的。 经济附加值=权益资本×(净收益/权益资本-权益资本成本率) =权益资本×(权益报酬率-权益资本成本率) 从中清楚地看到,经济附加值由三个因素决定:报酬率,用权益报酬率反映;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风险因素;还有规模,以使用的权益资本金额来衡量。这三个因素与股东价值最大化所取决的风险、报酬和投入资本金额是一致的,所以,必须用经济附加值指标对以权益报酬率为主要指标的业绩评价体系进行修正。 三、经济附加值对以权益报酬率为主要业绩评价指标的修正 我们知道,良好的业绩评价指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能够在部门一级进行计算,并由此为部门经理提供标杆瞄准;二是评价指标应当是流量指标而不是存量指标,并由此可用于按照时期进行的业绩评价;三是能够激励管理层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以权益报酬率为纲领的指标体系只满足前二个条件,经济附加值指标具备全部三个条件。 首先,经济附加值指标与其他指标不同,如果税后净利润、投入资本和资本成本已知,在理论上经济附加值能够为任何经营单位进行计算,包括分支机构、产品生产线、不同地域的部门等等。因此,经济附加值可以在部门层次上实现更多的市场价值;其次,由于经济附加值是对利润的度量,而从定义出发利润指标都是流动性指标,因此,经济附加值本身是一个流量指标;第三,经济附加值能更好地激励管理层。与传统的会计利润相比,最主要的差异是经济附加值考虑了所有资本的成本,它是经济利润而不是会计利润。经济附加值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一个企业要赚取经济学上的“租金”,即投资的超额回报,收入不仅要能够充分地补偿所有的经营成本费用,而且要能够充分地补偿所有的资本成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没有对经济利润的期望,就不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而作为权益报酬率所使用的净利润是会计利润而不是经济附加值,自然会出现前面所述的问题。 如何通过经济附加值的计算来修正以权益报酬率为业绩评价指标所存在的缺陷,更好地激励管理层,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是经济附加值指标的意义所在。我们知道,经济附加值=息税前利润×(1—公司税率)—投资者提供的经营资本总额×税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也可以换算成:经济附加值=(资产净利润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投入资本总额。从公式可知,公司可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经济附加值,进而对以权益报酬率为主要业绩评价指标作出修正。 一是提高现有资产的回报率。如果资产净利润率提高,而其他因素不变,经济附加值得到提高;二是增加利润。当一项投资被期望带来高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时,价值被创造;三是剥离价值毁损的资产。当一项业务或一个部门被出售或关闭时,投入资本减少,但如果减少的资本被资产净利润的提高所补偿,经济附加值同样会提高;四是延长资产净利润率高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时期,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时期越长,越能获得更多的超额回报;五是降低资本成本率。通过对资本成本与资本规模的比较,确定合理的资本规模和成本水平,从而使经济附加值达到最大化;六是增加财务杠杆。大多数经营管理者天生的倾向于使用低杠杆,也就意味着他们过多地依赖权益融资,而债务融资不足。经济附加值可以改变这种倾向,因为当经营管理者需要支付资本成本,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来设计资本结构以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杠杆高的公司,采用的负债融资多,负债融资多,固定支付的利息费用多,财务杠杆的作用就大,经济附加值就高。
[主要参考文献] [1]汪平.财务理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尤金·F·布瑞翰.乔尔·F·休斯顿.财务管理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