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      ★★★ 【字体: 】  
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5:29   点击数:[]    

照这个水平定价,不会有新的问题吗?按照这个水平定价,一般说来,厂商会亏损的,因此要对厂商进行补贴。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呢?新的税收不会造成别的扭曲吗?第四,实行国有国营,情况一定会好于私人垄断吗?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极端重要的,但是传统分析不曾作答。事实上,一旦把这些问题考虑进来,传统分析开出的处方就不一定站得住脚了。 
3. 新的观点 
新的观点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新观点首先体现在效率观上。现代经济学运用行为假设来进行实证分析。现代经济学基本的行为假设,是人人追求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诚如弗里德曼(Friedman, 1962)所言:“试图从经验上估计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否最低是愚蠢的,因为根据定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总是最低的。”同样的道理,试图证明经济是否有效率也是愚蠢的。考虑了所有的约束条件,经济总是有效率的,这也是定义性规定了 (张五常,2002)。 
效率不是别的,而是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也只是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只要实现了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经济就是有效率的 。当然,约束条件一定要是事物发生时候的约束条件,而不是事后来看的约束条件,这是一定要注意的 。 
经济总有效率,经济的福利仍然可以减少。人在约束下争取利益最大化,自然,人们会致力于改变约束条件。人的自利行为可以改变约束条件以使经济的福利增加,也可以改变约束条件使得经济的福利减少。但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经济的轨迹都是由帕累托最优点构成的。 
效率是实证问题,和好坏扯不上关系,好坏完全是价值判断。在这样的效率观下,我们就不会轻言那所谓的净损失,而是要试图揭开那所谓的净损失背后的东西;在这样的效率观下,经济分析的重心自然就置于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局面,而不是这样的局面好不好。 
不要只看到垄断者的定价高于边际(生产)成本,也不要只看到垄断者改进技术和降低成本的意愿减少了(和竞争性厂商相比较),这可是避免价值消散、获得规模经济的必要的代价。我们讲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世上没有只有收益而没有成本的事情。世上没有只有收益而没有成本的事情,又怎么会有只有成本而没有收益的事情呢?那所谓的净损失其实是不存在的;那所谓的效率损失三角形ABC,其实是避免价值消散和获得规模经济的必要的代价。 
法定垄断之经济福利低于非法定垄断,可我们还是不能说法定垄断就是无效率的。追问为什么会有法定垄断,就会发现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就是约束条件。给定这些约束条件,经济仍然穷尽了所有的可能的利益。 
第二,很多垄断,恰恰是产权的题中之意;保护产权,与保护这些垄断具有一致性(周其仁,2003)。单从产权保护的角度看,我们也不应简单地反对垄断。 
我们当然可以说垄断就是市场上只有唯一的卖者和买者,但我们也一定要明白,单是排他性权利就足可以导致垄断。产权的核心是专有使用权、专有收益权和自由转让权;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依法保护产权是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保护产权,就必然要派生出一些垄断。 
产权保护的当然是产权主体对于其拥有资源的排他性权利,但这种保护要以该排他性权利的行使不妨碍他人行使产权为条件。在市场上,因为有众多的卖家,也有众多的买家,各有各的产权,行使起来不免互相影响。甲、乙都要卖货,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在这个意义上说,甲乙双方都受到对方的“损害”。能不能为了保护甲的权利,就可以将乙逐出市场?不能。因为那样就侵犯了乙的产权。能不能为了同时保护甲乙双方,就下令提高市价?也不能。因为那样就侵犯了买方的产权。所以,在市场上,政府只能遵循产权普遍保护的原则(周其仁,2003)。普遍保护产权,政府就不能轻易干预市场,也不能轻言反对垄断。 
因为特有某种要素投入,因为发明专利、版权或者商业秘密,甚至因为大规模固定投入导致的成本递减和规模经济,因为所有这些原因所导致的垄断都是不可以反对的。反对因这些原因而导致的垄断,必然导致对于产权的破坏。当然,法定垄断就不一样了。所有法定垄断都是运用非经济力量形成的。法定垄断保护某一方产权的同时,限制甚至禁止了其他方的产权。法定垄断不是普遍保护产权的结果,而是侵犯产权的结果(周其仁,2003)。 
保护产权,我们应该反对政府的法定垄断,但是不应该反对一切形式的非法定垄断。 
第三,垄断只是程度问题。垄断和竞争不是两个极端——一端是垄断,另一端是竞争,中间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垄断并不排除竞争,竞争也不否定垄断的成分。 
一方面,诚如张伯伦(Chanberlin, 1962)所指出的,产品差异总是存在的。这种差异可以是客观实际的,也可以仅仅是心理上的。因此,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总是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垄断总是无可避免的。只不过,并非所有的垄断都是能够赚钱的。很多垄断不为我们所注意罢了。 
“邓丽君的娇美天下无二,她的歌声盖世无双。邓丽君唱一曲歌,可以挣几十万。这是垄断收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容貌和歌声也很特别,但是没有人理会我们的歌声,也没有人理会我们的垄断。这就叫天生有才乃垄断,市场无价谁费心”(张五常,2002)。 
另一方面,竞争与稀缺性相伴而生,竞争是与生俱来的。只要在非罗宾逊一人的世界上,就一定存在着竞争,并且竞争还一定是激烈的。垄断从来就没有消除过竞争。 
“靠特有某种要素投入来维持垄断吗?但绝大多数靠特有资源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有替代品的。龙井茶要靠特有的水土和气候才能生产得出来。但黄山毛尖、福建乌龙、甚至雀巢咖啡、可口可乐都是替代品;邓丽君的歌声独一无二,但四大天王、毛阿敏、甚至梅兰芳都是替代。靠创新获取垄断利润吗?这等于动员天下英雄好汉加快发明替代;创新的垄断不但不能持久,而且竞争始终是激烈的。靠成本递减和规模经济来维持垄断吗?垄断者不能忽视来自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周其仁,2003);存在进入壁垒,在位者定价的自由只以壁垒为度,对于技术改进和成本降低的忽略也只以壁垒为度。 
再说了,在一个人人逐利的世界上,要垄断,谈何容易。垄断从来都是相对的、暂时的。经验也从来没有显示任何人可以依靠什么一劳永逸地垄断下去,即使是法定垄断也不能。 
第四,毫无疑问,不同的主体做同一件事情,成本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不能指望面对垄断,政府可以比市场做得更好。如果单一的垄断厂商也像竞争者那样行事,那么情况可能会更好。但我们不能指望政府有能力和激励使垄断厂商像竞争者那样行事。政府的问题,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没有能力,二是即使有能力也没有激励那样做。政府是组织,作为组织它是没有什么固定目标的,更不会必然地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目标。 
没有政府,经济社会不可想象。但是,经济社会中的很多问题反过来又因为政府而起。 
就算政府能够改善经济,我们也必须慎用政府。因为大多数的政府机构会被管辖的企业和当事人给俘虏了。“经验从来没有显示政府是垄断的克星,相反,政府倒常常是垄断的根源。依靠经济力量形成的垄断总是很快被新的经济力量摧毁,但由政府的非经济力量造成的垄断,则总是根深蒂固,积重难返。”(薛兆丰,2002) 4. 反垄断法
各国的反垄断法错了。法定垄断该反,但是一切形式的其它垄断都是不该反的。
错误的垄断经济学理论当然是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了,但是反垄断更是政治决策的结果。反垄断是经济问题,但更是政治问题。“一将功成万骨枯”,竞争失败者从来都是多数,竞争胜利者没有办法贿赂失败者,而这决策更多的又是政治决策过程,有那么多的反非法定垄断的法案被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政府职能部门的“创收”与市场经济环境的恶化

  • 下一篇文章:品牌的经济学含义:验证与应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