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年的扩大内需要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这标志着我国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已逐渐从需求调控为主向需求调控与供给调控并重的方向发展。所谓供给调控,就是从供给方面进行的宏观调控。用供给调控来扩大内需,就是要创造出成本低、质量高、有新的效用的有效供给,这种有效供给本身就是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 胡培兆教授则专门为“有效供给”思想撰写了学术专著《有效供给论》;这应该是中国系统研讨有效供给在供求关系中主导意义的第一部专著。《有效供给论》中“有效供给”,基本上就是前面所说的两个方面,即品种品质与价格方面。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形象地强调产品的品种品质是需求的关键。指出市场萧条主要是供给无效造成,并非需求不足的结果。“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供给无效造成的…市场经济的兴衰最终决定于有效供给的有效性与供给力。” 这虽非全新思想,但对于经济现实与理论,仍富有革命性。除几个卓越经济学家外,经济学历来都将市场萧条归结为需求不足的结果,而这里则相反,着重指出市场萧条并非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果;如果市场萧条中有什么需求不足,那也是有效供给不足造成的。《有效供给论》甚至指出凯因斯主义名义上虽是需求学派,但实际上与萨伊一样,属于供给学派。它说,凯因斯“提高消费倾向、扩大有效需求的主张和做法,本质上是增加投资、振兴供给,以求充分就业、扩大需求的路子,仍属供给学派的理论体系范畴。” 这体现了对凯因斯主义的更深理解。这样的话,凯因斯所主张的政府投资同样必须讲求效益与效果,否则,投资所产生的供给就有可能因成本过高或品种品质差而变得无效。这一点与凯因斯“通过投资扩大需求”的认识角度并不相同,这从他的“乘数”思想可以看出。“按[凯因斯乘数]这样的道理,无论政府投资有什么最终效果,只要它能够带动需求,就是成功的。这就产生了问题,政府投资是否需要讲求效率与效益?...无论是私人还是政府,投资都必须要讲求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而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使这种投资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价廉物美,千万不能以追求投资过程中的需求乘数效应而不计投资代价、不讲最终效果。” 凯因斯乘数思想主要指投资对原料性需求方面的拉动作用,而不指投资所获产品的供给作用。但投资效益与效果主要指产品的有效供给性。因此当我们强调投资效益与效果问题时,确实与凯因斯所主张的精神不相同。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