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版,第110页、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34页、丁文江:《汉唐宋明各代人物之地理的分布》,载《科学杂志》第8卷第1期1923年等。 (8)参见龙登高:《宋代东南市场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宋代地域经济》,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1页。 (10)见漆侠:《宋代经济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55页。 (11)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16页。 (12)参见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11、236、234、135、142—143页。 (13)参见陈国灿:《80年代以来南宋事功学派研究概述》,载《中国史研究动态》96─3。 (14)艾伦•布坎南著、廖申白等译:《伦理学、效率与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6页。 (15)参见拙著:《大变法──宋神宗与十一世纪的改革运动》,三联书店1996年版。 (16)参见拙著:《富国富民论──立足于宋代的考察》,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第41—47页。 (17)叶国良:《宋人疑经改经考》,台湾大学文学院《文史丛刊》之55,1980年6月,第205—208页。 (18)参见拙撰:《商品经济观念的历史转化──立足于宋代的考察》,载《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19)吕书,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何书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6、204页。 (20)参见《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第541—543页。 (21)参见拙作:《论“利”》,载《中国经济史研究》98—2。 (22)张义德:《叶适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记叶适治边郡、措屯田、安流民、建堡坞、守江北等修实政、行实德的行谊。 (23)有关叶适经济思想,可参见拙作《叶适经济思想研究》,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3期。 (24)参见拙著:《富国富民论》,第183—185页。 (25)参见拙著:《传统经济观大论争──司马光与王安石之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5—58页。 (26)胡寄窗先生认为这“标志着传统经济观点的一种重要转变和时代的新要求。”《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5页。 (27)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中文版载《中国文化》第11期1995年7月。 他注释说明“关于这一问题,可看叶坦《富国富民论》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二章第四节《为富人辩护的新观点》页85—92。”还说1994年4 月他在东京大学讲演,我送他拙著“有助于此文的修订,特此致谢。”相关问题可参考拙作:《为富人辩护思想解析》,载《浙江学刊》92—1。 (28)参见拙作:《论宋代的生产力思想》,载《生产力研究》89—6。 (29)参见拙作:《论宋代“钱荒”》,载《中国史研究》91—2。 (30)《李约瑟文集》,第294页。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