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经济学理论 |
|
|||||
传统的农本主义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3:08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传统的经济思想 自来学者言论,政府措施,稍有作为者,莫不以务农为本,工商为末,重本抑末。因其以农为本,故名之曰农本主义。直到晚近海通以来,情异势迁,思想稍变,然犹不无残存。“我国自古重农,以农立国”云云,几成为口头禅。诚可谓为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 农本主义之产生 商及西周虽在农业时代,人民殆皆事农,田畜几为唯一富源,商王且亲自省耕,然犹无所谓农本主义。盖其时商业未盛,不足影响农业,无所谓本末,更无所谓重本抑末也。降及春秋,市镇渐兴,商业渐盛,封建渐坏,农业渐受商业之影响。然春秋犹在过渡时期,尚无鲜明之农本主义。子贡善贾,
孔子称其:“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殊无轻视或抑制商业之意。而一般出身贵族之士大夫,鉴于封建制度之渐坏,追怀往昔,以阶级差别之明显固定为美,
亦无重农抑商之意。至战国则已另入一新时期,农本主义之言论,盛行于学者间矣。故农本主义之成熟,必在深入市镇经济,工商足以影响农业,封建已坏,集权中央之时期。 战国诸子之言论 故孟荀为孔门大师,而于农商之态度,则与孔子异趋。孟子斥商人为贱丈夫。
荀子欲减商贾之数。
法家言论,更为积极。《管子》欲强商人买贵卖贱以抑商。
商君力主农战以兴邦。
韩非至称工商为国家之蠹;以商害农,国可亡也。
汉代之措施 汉兴,农本主义更为进展,见诸言论。
施之政事。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为吏。(见《史记·平准书》)文帝以次,躬耕籍田,以为天下倡。又立孝弟力田之赏。累下重农之诏。令二千石勉劝农桑,出入阡陌劳来之。而牧令以劝农称循吏者,亦复不少;如西汉渤海太守龚遂,南阳太守召信臣,东汉南阳太守杜诗,渔阳太守张堪,蒲亭长仇览,其章明较著者也。文帝且从晁错之言,令富人入粟拜爵,以给国用,而免农田之税。汉代农本主义之施行,可谓勤矣。 重农之原因 农本主义之兴,其为农民乎?不尽然也。农为衣食之源,工商所资,农民复占全国人口十之八九,务本重农,谁曰不宜。此正面之理由也。自其反而观之:若饥寒交迫,救死不暇,荣辱不足动其心,刑赏不足励其行,欲言教化难矣。民不聊生,教化不行,聚而为乱,则社会不安,而国亦危矣。故孔子言既富加教,孟子言恒产,管子谓衣食足知荣辱。
人民什九皆农,欲其衣食均足,舍农末由。而君主欲求长治久安,永保其国,亦必重农。此农本主义之起因一也。农民朴实,安土重迁,易为之治;不若工擅技巧,商通变化,以其富厚,交通王侯,左右政治。故君主恶工商之威胁国祚也,常抑商重农。且一旦有事,以之作战,则农民体壮力健而持重,非未技游惰之人所可及。
故人民务农则易治而易用。此农本主义之起因二也。自古国用泰半取自田赋。官僚亦以税收为俸禄;且其本身大都为地主,利于平民务农,而田租可恃。若商人资本发达,剥削农民,破坏农业生产力,则影响田租田赋之收入。故重农抑商之思想,自然产生于君主、官僚与地主间。此农本主义之起因三也。国家富强,必须足食足兵。兵以农民为良,已如前述。食则产于农业。若食粮不足,不独民易为乱,且无以养兵,不克内除叛变,外战强敌。乱世募兵尚易,食粮则非一时可积。故必务农以足食。兼以环境宜农,农业发达而一般经济随以富裕。此农本主义之起因四也。 重农之效果 如上所述,农本主义之目的,非有厚爱于农民也,主要为谋国家或统治者与官僚阶级之利益,盖别有所为也。史称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魏以富强。秦用商鞅农战之策,卒并六国。汉高祖重农抑商,文景劝农,与民休息,及武帝而国力充实。
西通西域,北弱匈奴,威震四裔,此重农之效也。然农民生活之善否,初无与于此。文帝减免田赋,而受惠者地主,非佃农也。汉律重农抑商,惟稍抑商人之势,农民之疾苦自若也。且以累代抑商之故,商不得盛,农亦交困。国用取自田赋,而农业生产受天然之限制,设遇暴君污吏,诛求无度,农民不能安生,流为盗匪而大乱作矣。此亦重本抑末之果也。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