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经济学理论 |
|
|||||
经济现代化的制度条件——对1927~1937年南京政府经济建设的经济史分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3:02 点击数:[] ![]() |
|||||
来自借贷⒄。据千家驹先生统计,1927~1937年间,仅财政部就发行公债22.58亿元,加上向上海银行团的借款和发行意、苏退还庚子赔款凭证的借款等约3亿多元,共举借内债在26亿元以上。⒅公债政策使南京政府越发依赖于上海金融资本的支持。内外债的迅速增加则加强了南京政府与西方国家和金融业的联系。正是对金融业的依赖,成为其后来以金融膨胀挽救统治之滥觞。 注释: ① 详见西里尔E·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② 虞和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新思考》,《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 ③ 参见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发现与思考》,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④ 吴承明:《传统经济、市场经济、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6页。 ⑤ 赵德馨:《市场化与工业化:经济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层次》,《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 ⑥ 石柏林:《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5页。 ⑦⒂ 阿瑟·恩·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第16页。 ⑧ 参见杨丹伟:《论南京政府的合法性》,《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吴贤辉:《一个被现代化变革浪潮所淹没的政府——再论南京国民政府的衰亡》,《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唐贤兴、唐丽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整合的失败与现代化计划的受挫》,《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⑨ 引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248页。 ⑩ 参见陆仰渊、方庆林:《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⑾ 张嘉璈著,杨湘年译:《中国铁道建设》,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95—97页。 ⑿ 周一士:《中国公路史》,台北:文海出版社,1957年版,第129—130页。 ⒀ 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四辑),1961年版,第59页。 ⒁ 张自治:《解放前中国工业的发展:量的分析》,芝加哥,1969年版,第71页,转引自小科布尔:《江浙财阀与国民政府(1927~1937)》,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序言第7页。 ⒃ 《1928年5月31日财政年度年终报告》。 ⒄ 《财政部报告》,1929~1930年、1930~1932年。 ⒅ 千家驹:《旧中国发行公债史的研究》,《历史研究》1955第2期。 ⒆ 详见陈翰笙:《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中国农村》1941年第七卷第3期。 ⒇ 参见冈纳·缪尔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