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第4期。 [47]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商品市场与物价管理》,《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 [48]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4期。 [49]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 [50] 《1949-1956年间中国经济体制中市场因素消亡过程的历史考察与启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2期。 [51] 《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1期。
[53] 郑成林:“经济组织与市场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4。 [54]董志凯:《1978年以来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成长》,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4。 [55]参阅徐建青:《社会主义流通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1。 [56] 《统购统销与工业积累》,《新中国城乡关系的经济基础与城市化问题研究》,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1997年第4期。 [57] 《当代中国农业变革与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8]胡逢祥:《剪刀差理论与价格改革》,《中国农村经济》1991年第5期。 [59]王忠海:《走出“剪刀差”的误区》,《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
[62]张西营等:《新时期的剪刀差及剪刀差研究的新时期》,《经济研究》1993年第5期。 [63]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问题》,农业出版社,1981。 [64] 《过渡时期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演变情况与历史启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4期 [65] 有关研究还有:梁无瑕:《评新剪刀差论》(《财政研究》1982年第3期);黄道霞:《论剪刀差》(《中州学刊》1988年第5期)。 [66] 武力:《1949-1978年中国“剪刀差”差额辨正》,《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4。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