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以下。
4.对金融部门监管不当,裙带资本主义盛行。
5。企业自有资金少,发展依靠高水平杠杆融资。1996年泰、韩、印尼企业的债权对股权之比分别为185%,325%,和183%,其他经济一般在100%以下。
6。受影响较大的经济,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较大。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条件下,金融在急剧地提升了其对一个经济体的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的同时,也迅速地提升与累积了它自身的系统性风险。风险可转嫁给所有经济体、经济人,供给者只承担其中极小的一部分,与它的收益远不成比例,利益少数人得,风险所有人分担。这种不对称性使金融泡沫化具有十足的内在利益驱动和不可遏制的势头。在这一金融博弈中,发达国家占有明显的利益与优势。
(三)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失衡
美国经济的高增长,低物价,全球化,同时孕育内在矛盾,金融风险在积累。
第一,高消费。 1995年以来大量外资涌入美国,股市一路飙升,使美国的家庭金融财富增长了两倍以上,家庭消费开支急剧增加,家庭储蓄率下降。1995年美国的家庭储蓄率为6·8%,1997年下降到3·8%,1998年6月又下降到前所未有的低点,为0·2%,1998年10月则出现了第一次负值,为-0·02%,1999年3月进一步下降到-0·6%。一旦美国股市泡沫破灭,资产价格下跌、债务负担加重,个人储蓄便会反弹,如回升到占GDP1%的水平,从2000年到2004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就会下降到0.4%,储蓄要与巨大的个人债务平衡,否则在资产缩水的情况下,个人债务会膨胀到为个人收入的两倍。若要达到一个基本的平衡,私人储蓄必须上升到4%,美国经济将进入严重的衰退,失业率也将达到11%以上。
第二,高股价。 1995年以前,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在13倍以下,1997年27倍,1998年35倍,1999年一季度38倍。1995年,美国股市收益的46%是来自于利润,54%是来自于资产溢价,而由于利润增长停滞和股市市值飙升,1997和1998年则全部来自于资产溢价。
美国大牛市是以高科技股票带头上升的,符合股票价格“超前反映未来收益”的性质,但是高科技股票特别是网络概念股,平均市盈率高达70倍,其中被炒得最热的“雅虎”等,市盈率竟高达400倍以上,美国股市正是在高科技概念股带领下,创造了长达10年的大牛市。
贸易逆差越大,资本市场收益越高。90年代以来美国1/3的家庭入市炒股,各种基金乃至于地方政府财政都参与金融投机,国民收入中资本收益已占60%以上,完全用于投机的外汇期货交易额数百倍于美国实际对外贸易额。
对冲基金在股票市场中起到非常大的投机作用。1990年美国的对冲基金还只有1500家和500亿美元资本,但是到1997年已达3000家以上和3000亿美元的资本。1990~1997年,美国对冲基金的平均年回报率高达17%,这不仅远高于平均只有2%左右的美国经济增长率,也大大高于这一时期美国股市的年平均增长率(12%),有些进行疯狂炒作的对冲基金,年回报率竟达50%。
美国一般进入股市炒作的基金,对银行借款的杠杆比率为1:2左右,而对冲基金的借款的杠杆比率平均为1:7,再以借款为抵押,以平均5~10倍的比率进行证券投机。例如今年8月由于在俄罗斯疯狂炒作而遭到惨败,濒临倒闭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虽然资本金只有不足50亿美元,却曾以1:130的杠杆比率向某些国际大银行借款,借款额一度高达1250亿美元,并进行了高达1·25万亿美元的衍生金融产品交易。投机失败后造成800亿美元以上的亏损,牵累到一大批国际大银行出现危机,最后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出面组织银团贷款来挽救。
第三,高债务。 以金融资本主导的美国经济出现了“从纸到纸”的循环:美联储发行纸币支付巨额贸易逆差--各顺差国再以得到的美圆购买美国发行的其他类型的纸:政府债券或公司股票--美圆回流进入美国资本市场。这种“从纸到纸”的循环支撑了美国的资本经济(现在的电子货币和计算机进行的无纸化交易使得循环依旧,只是更节约印刷成本了)持续繁荣。
公司和个人债务飞速增长。90年代初期,美国非金融公司债务的年增长率不过为5%,而1995~1999年竟高达12%,由此使美国公司的未偿债务总额在过去5年中增加了一倍半,达到4.2万亿美元。在过去5年,美国家庭的债务总额也以10%左右的速度上升,1999年家庭负债达到了历史新高,为6.3万亿美元,当年个人债务总额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达到了82%的高度。如果把股市的财富增值考虑进去,美国的家庭储蓄率仍可高达6%以上。由于与年上升12%的股市财富相比,年增长2%左右的工资收入实在显得微不足道,美国人才敢如此借贷、花钱和不进行储蓄。
第四,高进口。 股市毕竟只能给美国人带来纸面上的财富,国际资本流向美国美元持续坚挺,使美国的传统物质生产部门不断受到进口产品的打击而削弱,国内的供求缺口不断扩大,必须增加进口。1999年,美国的贸易赤字创下了空前的记录,达到3389亿美元,比1998年高出1184亿美元,增幅为53.7%。其中,商品贸易逆差高达347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1002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则从上年的827亿美元,缩减到796亿美元,减少了4%。物质生产部门的萎缩,经济增长率在4%,传统制造业只有1.9%。
第五,高汇价。 美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绝对地位使美国成为世界首领,各国以美圆作为储备和主要结算货币,导致对其需求增加,得以让这种绿色的纸币取代“金本位制”。同时也让美国有条件不断增发超过GDP增长需求的货币、大幅度提高了以金融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比重。这就客观上造成本来并不产生利润的金融资本脱离实物经济、不断在投机资本压力下推出新的衍生品交易品种、追逐只有“泡沫经济”才能提供的超额利润。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的货币,只有美圆,人民币和港币持续坚挺。目前美圆相对于日圆,特别是欧元,已经明显高估。造成年3000多亿美圆的商品贸易逆差,依靠服务贸易顺差特别是资本流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如果股票市场走熊,资金流出,美圆即可能贬值。
根据王建,温铁军等人的分析,美国危机可能性来自于股市暴跌,大批对冲基金破产。美国对冲基金所拥有的资本金仅相当于他们所从事的证券交易的3%,最低的还不到1%,就是说证券市场下跌3%,对冲基金就会血本无归。以很高的杠杆比率向银行透支,可能牵连出现7千亿美元左右的银行坏账。按照国际银行“巴塞尔”协定,国际银行体系将被迫减少7万亿美元的贷款,相当于国际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
自亚洲金融风暴以来,国际银行体系向亚洲国家和俄罗斯、巴西等国的贷款有近1万亿美元,估计其中的15%难以收回,将导致国际银行体系的信贷收缩7%。二者合计导致信贷紧缩40%。从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到1998年,日本的信贷紧缩还未超过5%,已经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1929~1933年的大危机中,美国的信贷紧缩20%,使其经济萎缩了40%。如果此次国际金融体系崩溃会造成40%的信贷紧缩,即将来临的国际经济萧条,其严重程度可能超过上一次大危机,欧洲和日本都会受到深度牵连,经济的外向程度极高的亚洲更深难逃此劫。
新经济与未来可能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关系就是: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需要一定的股票市场泡沫,起到融资作用,否则风险资本则难以发展。1995年7月17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首次收于1000点以上,不到5年,该指数便突破了5000点,而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实现同样的突破却用了23年。1998年纳斯达克4817种成份股总值已达2.9万亿美元,1999年竟飙升到6.7万亿美元,几乎是道琼斯30种股票总值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