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公司上市的回报,他们只用很低的价钱,就能拥有大量的股票,就算股价以后怎么升跌,也无损他们的利益。”[15] 我们的风险投资家可以不懂高科技,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财致富。在网络经济狂潮中,“风险”资本把风险转嫁到广大普通投资者身上,自己却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在所谓的网络经济繁荣的时候,投机资本疯狂地拉动网络公司上市,许多公司开业不到三个月,商业计划书墨迹未干就被安排上市。股价一升,投机资本就拼命地把股票变现为数以亿计的美元。1997年以来,众多投资银行推动了几百家网络公司上市,尽管事实证明,这些公司中很多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投资银行还是从股票承销中获得了21亿美元的利润。高盛公司从1997年以来,先后让47家网络公司上市,从中获利3.6亿美元,而现在36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跌破发行价,两家公司倒闭。” [16] 风险资本像挥动魔杖一样,使不生产的货币具有了生殖力,而又用不着承担投资于高科技时所不可避免的劳苦和风险。风险投资者实际上并没有付出什么,因为他们贷出的金额变成了容易转让的有价证券,这些有价证券在他们手里所起的作用和同量现金完全一样。于是风险投机家们大发横财,每次发行股票的一大部分就成为从天而降的利润落入他们的手中[17]。 资本生产转化为风险投资的活动,获得最大利润的不是高科技企业本身,不是最善于根据自己的技术和商业经验开发潜在需求的资本家,而是风险投资即预计到高科技的可能发展前途的投机家。 下面,我想对“人力资本”,也有人称之为“知识资本”作一些探讨。 一些经济学家们[18]认为芯片工程师把他的劳动力转化为货币,并把货币作为收入来消费,因此,他的劳动力也就是他的商品形式的资本,并且是他的收入的经常来源,所以芯片工程师得到的比较高的工资好象是他所投入的人力资本的回报(收益)。而实际上芯片工程师把自己的劳动无偿地预付给资本家,然后才取得他的劳动的市场价格,以便维持他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不断地重新出卖他的劳动力。在庸俗经济学家看来,芯片工程师成了“人力资本”。而实际上,“人力”是芯片工程师为了生存而能够不断出卖和必须不断出卖的唯一商品,而不是他的资本,“人力”只有到了资本家的手中,才作为可变资本起作用[19]。 与之相关的还有所谓的“知本家”,我们就以时髦的技术入股为例来说明一下:某资本家投资1000万元,某“知本家”(高级劳动力——有出色的技术)以技术入股占10%,其年薪50万元(假定技术入股后,资本家没有压低劳动力价格即降低工资),同时雇佣100名一般劳动力,平均年薪2万元。再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那么一年的剩余价值总额为250万元(这里不考虑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即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问题),即利润总额为250万元。所以,该“知本家”拿到的分红为25万元,而资本家则得到225万,利润率为22.5%。但是要知道该“知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是50万元,他只是拿回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已。而我们的资本家则不动声色的无偿地拿走大部分剩余价值,而且他的22.5%利润率不会低于一般利润率,否则,这样的事情资本家们可不干。 在资本生产方式下,从“知本家”到普通产业工人,都是资本雇用的劳动者。资本需要他们,他们才能得到劳动的机会;资本不需要他们,他们就会流落街头。最近两年,就连“知本家”也成批地被资本家解雇。 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果你不在生产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即使掌握了科学技术,也不能摆脱被剥削的地位。仅以著名的美国微软公司为例:1981年开发磁盘操作系统,利润5000多万美元;1995年“windows95”投产,当年利润60亿美元,1997年利润110亿美元;2000年“windows2000”上市,利润230亿美元。利润的飙升,自然体现了高科技的巨大力量,但是这个巨大力量是谁发挥的呢?请看公司雇员人数的变化:1981年128人,1995年1.5万人,1999年3.1万人。利润与雇员人数同步增长说明,超额利润仍然来自剥削。例如“windows2000”,就是5000名编程人员历时三年设计出来的,上市之前又经过上千人耗时一年的修改。他们有时一周要工作100小时以上。不能说那些编程人员没有掌握科学技术,但是他们怎么就不能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富翁呢?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应该看到,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资本的力量,正是因为追求利润的本性,所以资本才会不断地从利润率低的行业和部门流到利润率高的行业和部门,只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均利润率高于传统产业的平均利润率,资本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高新技术产业。所以,所谓的新旧产业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国与国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资本的竞争,知识经济没有跨出资本生产的范围。西方各种经济流派解释不了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肯承认马克思以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的资本论的真理性。[20] 判断某种经济学说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首先要看它是否揭示了经济运动中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显然,西方经济学掩盖了私有资本剥削剩余价值的实质,它完全是“智力”工业的假冒伪劣,它把一切淹没在它的高超的胡说中,妄想成为深刻的思想;它造就了以“经济学”自傲,但对经济学“毫无所知”的各色人物。所以,我们判断经济学家的历史功绩,不应当根据他们本人所挂的招牌,而应当根据他们在实际上怎样解决基本的经济学理论问题即剩余价值问题。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网络电子商务方面的情况。 网络电子商务是新兴的货币流通方式和新的商品流通手段。在网上浏览电子广告,逛电子商店,用电子货币(符号)进行商品流通。电子商务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网络电子货币交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如节约大量的广告费和售后服务的费用。电子商务打破所有的时空和个人限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世界市场,比如远程购物、电子货币支付、连网市场和网上交易等等。它可以把商品轻而易举地推向全球市场。 以美国通用电气为例,通用电气飞机发动机部年销售额106亿美元,它把零部件目录搬上了网,客户可实时查询价格和供货情况,飞机发动机的大宗供货商可直接在网上安排发货时间和处理订单。通用电气塑料物品部是一个年销售额69亿美元的分销部门,它的网站能让客户网上订货。通用电气医疗设备系统部为其设备提供网上软件应用服务,公司的销售人员能够通过网络与用户方技术人员一起安装设置磁性图像仪。 实施电子商务的第一年,通用电气网上销售额就达到近10亿美元,到2000年已达到70亿美元。通用电气实施电子商务后,所节省的交易成本相当可观,共节约了16亿美元。把订货服务搬上网后,客户不需要打电话到公司。客户上网查询成本仅为20美分,而每处理一个客户咨询电话的成本却高达5美元。通用电气家用电器部每年处理2000多万个电话,仅此一项就可节约交易费用9600万美元。 电子商务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机器,它能为资本生产缩短了流通时间、腾出生产时间。这种流通时间表现为追加的资本支出,资本的一部分必须用来购买这种仅仅在流通中执行职能的劳动力和劳动资料。资本的这种支出,既不创造产品,也不创造价值。它相应地缩小了资本生产地执行职能的范围,因为这种费用是对资本的利润的扣除。 因此,电子商务使得社会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只需更少的一部分被束缚在这种非生产职能上[21],这样,资本在价值增殖上所受的限制减少了。和其他公司相比,通用电气采用电子商务减少了交易费用、保管费用和流通费用,总之,节省的这部分费用就成了通用电气自己的额外利润[22]。[1] 电脑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