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包括日本 和欧盟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总体上都是弊大于利。欧洲一些公司指出,欧元的强势给欧元区 的公司收益带来明显而现实的危险。美国很可能出于经济和政治的需要,更加灵活的运用汇 率武器。各国政府对此必须有充分准备,防患于未然。
3.世界贸易谈判困难重重,能否达成新的协议将对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决定发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 ,并确定了七个谈判领域,即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 以及贸易与环境。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没有达成共识。坎昆 会议不欢而散的主要原因是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之间分歧巨大。从1948年关贸总协定生效 到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以来,它的成员已从23个扩大到146个,其中3/4是发展中成员。但 是,国际规则一直是由少数发达成员主导制定的,在已达成协议执行过程中,凡对发达成员 有利的协议,就积极推动实施;对发展中成员有利的则极力拖延或阻挠。再加上发达成员实 施歧视性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导致贸易利益分配极不平衡。英国《独立报》2003年9月10 日援引世贸组织等机构提供的数字显示,贫穷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但是仅获得世界 贸易收入的3%;富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4%,却获取世界贸易利润的75%。撒哈拉以南非洲 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的9%,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却从1.2%降到1.0%。英国人口6000万,但 从世界贸易中获取的利润比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近19亿人口所得利润之和还多。美国 的跨国公司最多、核心竞争力最强,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 “在我担任总统的八年时间里,美国经济增长大约有1/3来自贸易领域。”经济全球化给绝 大多数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坎昆会议期间,发展中成员空前团结,它们强调,会议应首先讨论农业问题,发达成员 应承诺取消农业补贴,然后再讨论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等问题。巴西外长阿莫林认为,虽然坎 昆会议没有成功,但对发展中成员而言却是一次胜利。牛津饥馑救济委员会的人士认为,坎 昆会议是多边贸易谈判的一个“转折点”。该组织发表的一份声明强调:“发展中国家希望 实行公平贸易,并希望全球繁荣也有它们的一份”。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事务的委员拉米 2003年12月2日宣布,欧盟各国部长和欧洲议会已就多哈回合新立场达成一致,新的立场 “更具弹性”,但基本立场并未改变。如果发达成员不同发展中成员进行平等互利的谈判, 新一轮贸易谈判要在2005年前取得成功仍是非常困难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03年11月6日 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在谈到美国应当广交朋友少树敌时说,美国“必须将商机带给全球约 50%的每天只有两美元收入甚至更少的人”,“必须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必 须提供更多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援助”,“必须举行与经济发展、教育、医疗联系在一起的 新的一轮债务减免谈判”,“必须对一些相关项目提供援助——假如这些项目能够使一些贫 穷国家的经济实现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指出:“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不是运气不佳的旁观者。我 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世界,或者使这个世界和平、公正、平等、发展;或者让它充 满腐败、恐怖、资源浪费和无法弥合的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