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it服务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最乐观的估计,今年的市场容量也就在60多亿元左右,至于外包服务更是可有可无。ibm在这个时候即开始“e-business on demand”的布道和准备工作,再次印证了跨国公司对中国战略的调整和倾斜力度。 ---事实上一直到去年,ibm全球服务部的三大业务部门:bis(企业转型服务部)、its(整合技术服务部)、so(电子商务战略外包服务部),在中国只设置了前两个,后一个直到今年才成立。这个全称为“ibm全球服务部大中国区外包服务部及电子商务运维服务部”的部门设在了上海。据该部门执行总监胡著发介绍,目前已经拥有120名员工。 ---ibm在中国外包服务市场的早早布局,显然是着眼于对这一市场的未来预期。根据gartner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将在2007年到2010年间成为全球三大it外包市场之一。最近的迹象表明,包括惠普、联想等很多国内外公司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准备。而惠普更是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ibm在中国推广“电子商务随取即用”,除了市场本身的欠成熟外,还会存在很多现实困难。一是所有软硬件都要本地化,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二是各类管理条例形成了一道道进入壁垒,只有拿到相关的许可证,ibm才能做某些方面的操作。因此,胡著发承认,他所领导的这个部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提供ibm内部的一些服务。 ---在突破政策壁垒上,ibm巧妙地设计了多种路径,比如合作伙伴的策略。 ---2001年,ibm与上海天信合资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idc。胡著发透露,今年ibm会在深圳、北京、广州和其他一些地方大力发展idc方面的业务。未来ibm将以此为基础,向市场提供基于“e-business on demand”的服务。 ---2001年,ibm中国公司营收增长超过30%,成为ibm全球业务增长的标兵。同unix服务器,软件销售,笔记本电脑销售一样,it服务业亦位居市场第一,其中,企业转型服务部业务增长超过60%,系统集成服务部业务增长超过40%,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ibm 大中国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坦率表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谁是ibm的竞争对手,大家的心里都很明白。但是在服务这里,我的确不知道我们的对手会是谁,也许就是我们自己。” ---的确,现在ibm处在了一个空前强盛的时期,其在技术和服务上的巨大优势几乎让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ibm拥有15万名员工的全球服务部,在整合、创新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全线能力,对任何一个试图进入服务业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在ibm将it服务业引入一个公用事业式的崭新阶段后,那些拼命追逐ibm的脚步、纷纷宣布向服务转型的it厂商,距离ibm究竟是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