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行业经济
   中国IT无梦      ★★★ 【字体: 】  
中国IT无梦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22 21:45:24   点击数:[]    

拍。另外,跨国公司大约都是在1992年之后才正式进入中国,立足未稳定,还没有在中国摆开阵式。AST之后,占据中国PC市场第一的是康柏,康柏PC最后被联想PC打败,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它所依赖的中国总代理们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联想靠管理和运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现在占据了中国30%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但联想的竞争对手增长也很快。以2001年第三季度的销量为例,联想比去年同期只增长了6.9%,而DELL在中国市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6%、方正增长了12.7%。 

DELL 

过去四个季度,DELL 在亚太及日本营业额为30亿美元。2001年第三季度,亚太及日本市场下跌了9%,而DELL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DELL在亚太及日本的业绩不比联想差,联想总在说的亚太第一撇开了日本市场不算。 


DELL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现在在中国的市场份额,DELL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直销”确实改变了PC产业的游戏规则。在美国,它已经用“直销”绕过了传统强势PC厂商的渠道优势,成为第一;在中国,它想用同样的方式绕过联想等国内厂商现在最强的渠道优势,来打败他们。 

“直销”除了能瓦解竞争对手的渠道优势外,还具有“按单生产、为客户定制、交易成本低”等一系列的优势。联想PC已经打赢了在中国对IBM、HP、康柏的“战争”,但这些“战争”的胜利一点也不能说明它一定能战胜DELL。因为DELL改变了游戏规则。而且,从潮流来看,DELL的方式更为先进。 

DELL来中国较晚,1998年8月,才在厦门建立“中国客户中心”,2000年11月 “中国客户中心”拓展为39万平方英尺的设施。 

但对于目前主要靠PC赚钱的中国IT来说,DELL将是最大的“杀手”。 

IBM 

谁要是将联想于1996年夺取中国PC第一,当作中国IT在本土市场全面战胜跨国公司的标识,并任意夸大这个胜利,无疑是自欺欺人。 

IBM、惠普、康柏的PC是被中国造的PC积压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PC不是全部,或者说,只是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一部分业务,这些年,这些巨头都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增长。

以IBM为例,80年代中后期,它先后在北京、上海设立办事处。1992年IBM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为独资企业。随后的1993年,IBM中国有限公司又在广州和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到目前为止,IBM在中国的分公司已经扩展至沈阳、深圳、南京、成都、西安和武汉,以及建立福州和重庆办事处,员工人数接近3000人。2000年,IBM中国的营业额是1995年的五倍以上,2001年营业额在此基础上又增长了30%。 

IBM 大中国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的目标是将IBM中国公司变成IBM公司全球10大基地之一。 

在周伟看来,公司只分两类,一类是对这个国家有贡献的公司,另一类是对这个国家没有贡献的公司。自从“1934年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第一台商用处理机,1979年为沈阳鼓风机厂安装第一台IBM中型计算机”,IBM在中国就一点都没将自己当成“外人”,他们觉得中国市场,就是他们的市场。美国人和美国企业向来“以天下为己任”。 

IBM在中国成立的另外两家独资公司是,国际商业机器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和深圳国际商业机器技术产品有限公司。独资公司之外,IBM在中国还成立了八家合资公司,包括:长城国际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深圳长科国际电子有限公司、深圳海量存储产品有限公司、北京鼎新信息系统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先进信息产品有限公司、万国软件开发(深圳)有限公司、蓝色快车计算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IBM租赁公司和北京金长科国际电子有限公司。 

IBM觉得它对中国IT贡献很大,它说:1993年,它在中国采购了3000万美元的商品, 到2000年,它在中国的采购额达到了20亿美元以上,出口额也达到了20亿美元以上。其采购范围包括组成计算机的各种大小零件,如电源、显示器、五金部件、注塑件及各类板卡等。 

做了这些“贡献”之后,即便我们还将IBM当作“客人”,他们也不会“客气”,他们要做中国市场的主人,WTO之后,他们更加接近了这个目标。他们现在的策略,不仅是将成熟的产品销售到中国,他们不想赚了钱就走,他们要长期扎根中国,他们相继在中国建立了各式各样的研究中心:一方面进行本地化研发,增强其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一方面抢夺中国人才,为其全球战略服务。 

微软 

2001年11月5日,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三周年之际,微软宣布,将研究院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这个研究院自1998年11月5日成立以来,已经在中国招募120多名研发人员,他们为微软进行在数字多媒体、多通道用户界面、无线及网络及亚洲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共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50多篇,申请国际专利逾百项,并已有多项技术成功转移到微软公司的产品当中,例如Office XP、 Windows XP等。 

盖茨将他在北京设立研究院称为他最得意的投资之一,他说:“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三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计算机基础研究机构,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那里聚集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并且在成立后很短的时间里,就为微软产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盖茨希望,微软亚洲研究院能与亚洲地区的学术界和学者进行更广泛的合作,成为最能体现亚洲人智慧的计算机学术机构。 

IBM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9月,比微软研究得早,它是IBM在全球设立的8个研究中心之一。其研发分布在三个领域:一、关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与信息技术如何交融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发出语音识别(普通话和方言)、手写输入、机器翻译、文字识别、建立中文页面等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是这一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 二、关于信息技术如何在中国普及使用的研究。三、关于改善企业行为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究。 

与微软研究院同年,1998年11月,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ICRC)在上海成立,这是英特尔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第5个研究单位,也是其在亚洲所建的第一个研究机构。它的第一个五年研发计划投入了5000万美元的资金,希望组建一个世界级的研究工作组,从事可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研究项目。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编制100人,主要进行语音识别和合成、自然语言处理、互联网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机器翻译、指令集和应用内核等方面的研究。 

除了该中心自己的研究项目以外,英特尔还资助与国内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合作开展项目和工作。 

据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统计,自1994年北方电讯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立北邮北电研究开发中心以来,到1999年,在IT领域,已经有15个跨国公司(IBM、SUN、诺基亚、松下、微软、诺和诺得、富士通、北方电讯、朗讯、摩托罗拉、INTEL、惠普、通用、SMC)在北京建立了19个研发机构。 

不管微软、IBM还是英特尔,他们在华建立研发中心的时候,都说这表示了“我们对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巨大信心和对该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郑重承诺。”他们从来不提,他们抢中国市场之后,抢中国人才的“狼子野心”。 

提到技术,中国IT企业总喜欢讲自己在“本土化研发”上的优势,其实,真正在做中国本土化的研发的反而是那些跨国公司,汉字和汉语应该中国最本地化、最后的两个抵御跨国公司进入的屏障,IBM、微软、英特尔都已经在两个方面潜心研究了数年之久,并屡有产品公布。 

结语 

台湾是世界IT的制造中心,台湾IT的成功是制造业的成功。今天,国内有些企业有些瞧不起台湾同样的这种成功,将他们说成是“代工的”,并认为,自己不用走“代工”的道路,其理由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国际产业竞争论(上)

  • 下一篇文章:国际产业竞争论(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IT无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IT无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培育和发展水路运输市场
  •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
  • ››在WTO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
  • ››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的前景展望
  • ››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
  •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
  • ››制造及其系统的创新与管理的发展
  •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
  •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 ››中国IT无梦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