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行业经济
   农产品现代物流研究框架的试构建      ★★★ 【字体: 】  
农产品现代物流研究框架的试构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22 21:38:1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 本文从区分农产品流通与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入手,在分析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区别的基础上,提出农产品现代物流研究的整体框架应该包括如下内容:依据生物特性和物流特性对农产品分类;分析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成;研究农产品现代物流战略的实施步骤,等等。在整个研究中,组织与制度分析将是很重要的理论支撑,物流技术和基础设施则是农产品现代物流战略实施的客观条件。

  
  2000年以来,国内理论界掀起了研究现代物流的热潮,从各类国内期刊中可以检索到几千篇相关的文章,然而,其中研究农村物流或农产品物流的文献却寥寥无几。是农产品物流研究没有价值吗?显然不是,笔者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在长期的农产品流通研究框架下,受制于农产品交易的独特性质及隐含物流的传统模式,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没有像对其他行业物流的研究那样明确找出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框架。
  
  一直以来,国内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研究的重视是无可否认的,研究内容随着整个经济和社会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而变化,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这些成果可高度概括地分为对农产品流通体制的研究、对农产品流通组织的研究、对农产品流通运行的研究三个方面。在秉承将流通划分为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传统框架下,对农产品流通的任何一方面的研究都涵盖了商流、物流、信息流三个层面的问题,并以流通的概念统之。这种研究是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三流合一”的背景下完成的。
  
  而对现代物流的研究却是建立在“三流分立”的基础上的。显然,如果将现代物流的概念引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通过现代物流方式改变农产品流通的效果,就必须将农产品物流从笼统的农产品流通的概念中独立出来加以研究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仍然不存在明显的“三流分立”的前提下,这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是有一定风险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看作对农产品流通所研究内容的简单重复,可能被责问是不是仅仅为了追求概念的时尚而做的文字游戏。必须承认,这种责问是对研究的科学性的高度负责,因为,事实上的确如此,如果对这个问题如果回答不清,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要么是不切实际的对企业现代物流概念的盲目仿效,要么是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的新瓶装旧酒,都无法实现研究者试图通过引入对现代物流的研究来改善农产品流通效果的初衷。
  
  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农产品物流研究与农产品流通研究的区别和联系,尝试构建一个农产品现代物流问题的研究框架,为今后的研究做一个定性的铺垫工作。
  
  二、对农产品流通研究的回顾
  
  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是以流通理论研究为基础的。
  
  流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将流通置于整个经济运行的总过程中,通过剖析流通与生产过程、流通与社会再生产其他环节的相互关系,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流通在社会和经济运行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在整个社会和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能。
  
  一般认为,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行为,是运动着的具有交换价值的物质在流动中寻找通道并得以实现的过程。流通具有双重涵义:一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一是实物在空间上的流动和时间上的延续。
  
  综述文献可以看到,国内对流通问题的研究是从以孙冶方、卓炯为代表的老一代经济学家对“无流通论”进行批判开始的,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流通过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80年代以后,对流通问题的研究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一个维度是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形态,将流通相对应地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流通初始阶段、流通一般阶段和社会化大流通阶段,并根据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重点分析流通一般阶段和社会化大流通阶段流通的构成要素、本质及特点等(例如林文益,1994;陈文玲,1997、1998、1999),目的是揭示流通中的经济规律,丰富和创新流通理论。另一个维度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对流通体制进行研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转换过程,也是对流通研究不断深化的思路的转换过程。这一维度的研究内容集中在对流通体制改革的认识以及各个阶段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和改革思路等方面(例如高涤陈,1994;郭国荣,1995、1996;朱绍文,1996;万典武,1996;范剑平,1996;侯善魁,1998;王德文、黄季焜,2001;罗必良,2003;郭乐欣,2004)。以上两个维度是在宏观层面上的理论和政策研究。第三个维度是对流通经济运行中流通组织、流通渠道等问题的研究,它是从要素运作和职能运行的角度揭示微观层面上的交易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袁永康,1995;罗必良、王玉蓉、王京安,2000;王之泰,2002:曹家为,2003;王晓东,2003;晏维龙,2004;刘星原,2004)。
  
  农产品流通是整个社会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农产品流通是以增值为目的的农产品商品交换活动,是农产品在流通领域的运动过程(李大胜、罗必良,2002)。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的考察一定是在社会一般流通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上文所总结的流通问题的研究框架也就框定了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范围。当然,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质,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又有自己的侧重点。
  
  综述文献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从内容构成来看,流通体制、流通主体、流通运行是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农产品流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经历,对农产品流通体制的研究成为农产品流通研究的重点。流通体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各类农产品的价格制定、市场建设、分级管理、宏观调控等政策的制定和变化(例如姚今观,1996;郭国荣、李冀,1996;丁声俊,1997;石磊,1999;李炳坤,1999;罗必良,2003)。对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户、流通组织和流通中介组织(例如纪良纲,1995、1998;曹利群,2001;张磊,2001;卢凤君、寇平君、陈雄烈,2003)。流通运行研究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对整个流通领域的具体交易中交易主体、交易方式、交易行为和交易环境的分析和评价(例如李泽华,2000;贾生华、刘清华,2001;文启湘、陶伟军,2002;张敏聪,2002 ;寇平君、卢凤君,2003)。从时间序列来看,流通体制的演变是研究的主线。由此可以大致勾画出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框架(见图1(略))。

  三、传统上农产品流通研究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涵盖
  
  在以上的研究框架下,流通的概念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总和,因此,农产品物流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被涵盖其中了。
  
  首先,传统农产品物流活动的特征决定了其作为一种附属活动被涵盖于整个流通活动之中。物流被涵盖的原因有三:第一,传统的以商流、物流、信息流对流通的划分是以流通过程为视角的,划分的目的是更好地揭示存在于物质流动背后的社会交换关系,重点剖析由商流(即所有权转移)引起的各类主体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物流的存在是客观的,对于传统物流来说,其作用仅体现为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物流在流通运行中被作为成本项目进行管理,因此,对物流的研究多侧重于相对各种功能而言的技术处理和成本节约。当物流单纯以功能性活动为特征从属于流通活动的时候,它必然被涵盖于对总体流通的研究之中。第二,由于农产品流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银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几点建议

  • 下一篇文章:2005年消费形势分析及2006年预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农产品现代物流研究框架的试构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农产品现代物流研究框架的试构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培育和发展水路运输市场
  •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
  • ››在WTO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
  • ››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的前景展望
  • ››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
  •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
  • ››制造及其系统的创新与管理的发展
  •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
  •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 ››农产品现代物流研究框架的试构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