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解决国内市场需求和就业问题。我们还不到靠出口解决就业问题的时候。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国内市场贵,我们才到了以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以赚钱为目的发展阶段。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哪一种比国内赚得多,就出口哪一种产品,而不能像目前这样不管实际上赚不赚钱都出口,只要以企业为核算单位能赚一点出口退税的钱,就一个劲的扩大出口。目前这种国内企业残酷竞争,在国际市场上造成物离乡贱的反常出口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自古以来空间流动的规律是物离乡贵。而目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都比在国内市场上便宜,这种出口难道是为了送礼?有人会说:“内需不足,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只好忍痛出口了”。其实我们的国内需求潜力是相当巨大的,居民在银行里的8万多亿的存款,代表着巨大的需求;9亿农民只相当于城市居民不到1/3的消费水平,代表着更巨大的需求。我们目前全部产品都不够这个巨大的需求缺口。我国目前是有一座大山压在巨大的需求之上,这就是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不到位,人们不敢正常消费,于是存款和产品积压、失业、犯罪率上升同步增长。如果我们把出口退税的钱用于社会保障,而不是用于刺激出口,推倒压在内需上的大山,就业问题和消费结构升级问题可以顺利解决。而目前这种送礼的办法解决的就业还没有社会保障不到位造成的失业多。所以,我们的制造业目前的历史任务是先当好我们自己的工厂,在此基础上逐步向世界制造业基地、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升级。自己的工厂当得越好,升级得越快。外国投资者纷纷到中国来投资主要是看中了这个大市场,把研发基地逐渐放到中国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贴近消费者,更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3.大中华经济圈内将形成多层次不同类型的世界制造业基地
我们强调中国的制造业要首先当好自己的工厂,并不是反对有条件的地区、产业和企业以出口为主。在赚钱的基础上能够出口为什么不出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是极为不平衡的。我们的发展战略也不能一刀切,必须采取有区别的对策。当前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三、七开的,我们应该用70%的制造业在解决转化落后方面当好自己的工厂,用30%的比较先进的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参加国际竞争。那么先进制造业积聚的地区完全可以率先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我们的台湾、上海、北京、天津、西安、武汉已经基本具备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技术条件,深圳地区、苏锡常地区、杭甬地区、青岛地区等经过努力也会很快拥有这个条件。如果这些地区在发展中能够很好地注意分工合作,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美国、欧洲、日本已经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在世界制造业中心消亡之前,我们哪一个也取代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确实是全球最快的。其中,1985-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186%,1991-1996年又上升了375%,而世界上其他的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增长相对较低,日本在90年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于中国制造业生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呈不断增加之势。从1980-1997年的17年间,从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1.4%上升到5.9%,平均每年上升约0.26个百分点,表明中国制造业日益成为世界的新生力量,已经在世界制造业中名列第四位。然而,与北美占世界份额27%,日本占世界份额15.8%相比,中国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人均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2000年,世界制造品进出口总额4630亿美元,中国只占4.7%.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也都在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经济,也在力争提高自己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小的如韩国,大的如印度、巴西、俄罗斯,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都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一国独占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辩证法。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是化掉世界工厂的过程,化掉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过程。资本是没有祖国的,工人阶级也是没有祖国的。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就是全球制造、世界制造,美国制造、日本制造、中国制造都将消亡。 三。各个地区在现代制造业的定位
现在各个地区在入世之后都要有所作为,大多提出了令人振奋的战略目标。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战略目标一定要符合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客观条件。有条件不上是决策失误,没有条件硬上也是决策失误。
1.各个地区在制造业的地位客观上已经确定了
我国在原有工业布局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制造业空间配置的基本格局,尤其是先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雏形客观上已经定位了。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任务是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不是争当什么现代制造业基地。我国现有667个城市中绝大部分是人口20万以下的小城市,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外它们最紧迫的任务是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课;在667个城市中还有300个左右是传统的工矿型城市,这些城市不管大小,它们的任务是补第三产业的课,加速城市功能转型,有些以采掘业为主的工矿型城市还要补第二产业即加工制造业的课。这些城市没有发达的第三产业,没有现代物流产业,即便拥有相当的制造业基础也难以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我劝这些城市的政府不要再干初中没有毕业就要考博士学位的傻事,还是踏踏实实把初中、高中和大学念完。根据自己地区目前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干现阶段该干的事。目前某些地区情况不明,决心大,平地里一圈就是几十平方公里,还搞什么十三通一平。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规划。在他们的规划中几乎当前什么时髦就有什么。什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微生物园区、光机电一体化园区、企业孵化基地等等。这些远离大都市的欠发达地区,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到你们这里来?这类情况目前全国到处可见,是该敲一敲警钟,泼一点冷水的时候了。
2.当务之急是确定在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可能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城市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必须进一步明确在制造业分工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现在是多中心、多基地的历史时期,哪一个也不可能成为综合型的大中心、大基地,必须突出专业化特色,每个地区都应该根据自己现有制造业基础确定自己这个基地在全国、全世界制造业分工体系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定位。在专而特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制造业基地不同于一般加工基地,必须具有研发功能。这是制造业的灵魂。这是当前具备制造业基地条件,立志发展制造业基地的地区的当务之急。
3.必须加速本地区制造业结构重组
要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必须对本地区现有制造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下大力气进行要素重组。按基地的功能定位,对成长性行业实行横向购并、纵向联合、参股;以高科技企业为龙头形成上下游紧密的产业链;尽量使企业向特定空间高密度集中,形成产业群;加速本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企业产品和原料零库存创造条件。
4.要首先占领国内市场
现代制造业基地也不是单一的出口基地,不是为了现代而现代,核心问题还是为了赚钱为了发展。要凭借地理、文化优势抢先占领本地市场、本国市场。入世之后本国市场就是国际市场,不管什么市场只要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只要能够占领都要迅速占领。切忌灯下黑,眼睛向外,不惜成本向外扩张,把容易占领的市场丢掉。
四。各级政府在发展制造业基地中的作用
在我国目前强政府的条件下,政府在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战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