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行业经济
   以大国为主体的超级大国产业竞争: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与定位[下]      ★★★ 【字体: 】  
以大国为主体的超级大国产业竞争: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与定位[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22 21:06:1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21世纪,全世界只有10个左右的国家有能力发展超级产业。美国位居第一。还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和印度。为了进行大国竞争,超级产业的国际合作也在迅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1000年前是世界超级大国,150年以来败于西方,沦落为“发展中国家”,但是就经济总量来说,仍旧列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表 1820和1992年世界10个主导经济


GDP(百万1990年美元) 占世界百分比(%) 人口(千人) 占世界份额(%)
1820 年
1.中国 199210 28.7 381000 35.5
2.印度 110982 16.0 209000 19.6
3.法国 37397 5.4 30698 2.9
4.英国 36164 5.2 21240 2.0
5.俄国 33779 4.9 45005 4.2
6.日本 21831 3.1 31000 2.9
7.奥地利 13460 1.9 14268 1.3
8.西班牙 12975 1.9 12203 1.1
9.美国 12432 1.8 9650 0.9
10.普鲁士 11864 1.7 11214 1.1
最高10国 490096 70.5 765284 71.7
世界 694772 100.0 1067890 100.0
1992年
1.美国 5675617 20.3 255610 4.7
2.中国 3615617 12.9 1167000 20.9
3.日本 2417630 8.61 24336 2.3
4.德国 1359696 4.9 80576 1.5
5.印度 1188096 4.2 88120 16.2
6.法国 1030356 3.7 57372 1.1
7.意大利 939685 3.4 57900 1.1
8.英国 927772 3.3 57848 1.1
9.俄国 801837 2.9 149400 2.7
10.巴西 765014 2.7 156012 2.9
最高10国 18712219 66.8 2987254 54.9
世 界 28000037 100.0 5440983 100.0


资料来源:(美)Angus.Maddison: 《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中译本, 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超级产业的兴替与国际合作
超级大国兴替的途径是:新技术的发展,技术的成熟和转移,制度的变迁,政治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中国和古罗马帝国的长城是古代的超级产业。中世纪中国长期称雄:超级产业是长城和水利。公元1000年时中国的工业和武器非常发达,铁产量年12.5万吨,700年后英国才达到7.6万吨。1840年英国成为世界大国,占世界工业45%,世界贸易21%,超级产业是纺织,铁路,煤炭和铸铁。18世纪末到19世纪,超级产业是纺织,煤炭,炼铁,机械工业,由于美国铁路网的发达,所以在美国得到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超级产业是机械,钢铁,化工,常规军事,造船。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超级产业是汽车,航空,化学,钢铁,常规军事,造船。战后到本世纪末,超级产业是核工业,宇航,电子,航空,常规军事,汽车.发展到全球规模,依靠全球规模的技术。
近代中国的超级产业始于洋务派的军事,造船和钢铁工业,建立了19个军火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湖北枪炮厂,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新中国在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安排苏联援助的150项工程。军事工业企业44个,其中航空工业12个,电子工业10个,兵器工业16个,航天工业2个。船舶工业4个。冶金工业20个,其中钢铁7个,有色金属13个。化学工业7个。机械加工24个。能源工业企业52个,其中煤炭和电力各25个,石油2个。轻工业和医药企业3个。1962年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期间上马原子弹,1964年成功,1967年氢弹,1970年卫星,1971年科学试验卫星,洲际火箭,核潜艇连续成功;1975年遥感卫星。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超级产业的途径主要是军转民,进入国内外市场,如电子部的四川长虹,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嘉陵摩托,汽车;引进了核电站,计算机,运载火箭,飞机等技术。
近年来以国防产业为核心的超级产业,发展成为全球化产业,特别在资本主义盟国间。70-80年代全面合作的典型是F---16战斗机,由美国和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合作生产。近年出现了武器开发的战略联盟,国防企业并购,国防工业的交叉持股。20多个发展中国家参与了数百项武器合作项目,巴西,南非,韩国,以色列,新加坡和台湾通过于发达国家联合进行研究和生产,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工业基础。
国防工业全球化更多地表现在军火生产和贸易一体化,通过补偿贸易等形式进行.所谓"一揽子"军火交易,包括军品贸易,民品贸易,军事训练和演习,如1999年俄罗斯和印度签署10年合作协议.目前科技发展的新特点,是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美国的波音---麦道飞机,法德的奔驰汽车等跨国公司.国防工业全球化的动因有:分担研究风险,保障集体安全,并进行国际规模的超级产业竞争.如150座大型民航客机,未来20年全世界有16000架的需求.亚太区对300个座位以上飞机的需求,将达到全球总需求的42%,为1710架。美国波音公司预测北美将添购7836架飞机,欧洲和亚洲将分别买下6797架和5214架飞机。亚洲超给欧美,成为波音公司最大市场。全部大型民航客机的生产已经被美国波音和欧洲空中客车垄断。

四、大国需要动态比较优势

发展中国家万万不可以太天真,盲目接受“全球化”的口号,中国尤其不可以。中小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政治上依附与美国的国家,可以丧失主权为代价,换得经济利益。比如日本在战后把自己置于美国核保护伞之下,节约大量国防经费,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为美国提供战争后勤服务,赚取美圆外汇,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始积累;拉丁美洲作为美国的政治附庸,以引进外资实现经济起飞,墨西哥等国家甚至积极酝酿美圆化,将经济主权交给美国。
大国就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在地缘政治政治经济体制,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于美国不同的国家。俄罗斯以自己的瓦解,并没有得到西方足够的援助,反而丧失了经济社会稳定,国际资本也不来投资。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采取小国的静态比较利益作为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姑且不说这种方式造成了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就算假设国际环境一直良好,不会发生金融风暴这种事件,这种方式仍然不能给中国带来富强。任何一个金融寡头,任何一个国家,都消化不了中国。西方国家的资金,流到东南亚那些小国能汇成大河,滋润它们整个国家;可是西方的资金流到中国,只变成小水洼,解决不了普遍的问题。中国13人口,如果都为西方国家生产某些产品,哪个国家能吸收呢?
作为经济大国,中国众多人口显然是国家力量的象征之一。提高人民素质,保证物质丰富,社会有序,生活文明,文化程度提高,是中华民族自立的基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必须具有较大的经济控制力,表现为对国内外有关国计民生的要素,其流动方向具有控制能力,以及对国内外经济产出方向的控制能力,关心并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在制定中体现中国的利益。
参与国际分工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能够依据静态比较利益,如此,中国就只能把资源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比如生产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衣服和鞋子,美国就会把资源集中到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飞机和卫星。然后,中国以1亿双鞋去交换美国1架飞机----这样,比较利益岂不是越来越大吗? 这样的交换,且不说对国家安全有什么危害,即使在经济利益上也是极不合算的。 劳动密集型产品难以技术升级,需求受到人口的限制,非常容易饱和,产品的需求弹性低,降低价格不能扩大需求。而技术密集型产品升级非常快,可以不断开拓新的需求。因此,交换的比价显然有利于发达国家,类似国内的工农业剪刀差。如果中国这样的大国集中资源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全世界的需求也容纳不了,很快就过剩,降价。这就是中国20年来的出口增加非常快,但是国民财富增加不快的基本原因。 中国只能集中资源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产业开放促进产业发展

  • 下一篇文章:以大国为主体的超级大国产业竞争: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与定位[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以大国为主体的超级大国产业竞争: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与定位[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以大国为主体的超级大国产业竞争: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与定位[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培育和发展水路运输市场
  •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
  • ››在WTO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
  • ››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的前景展望
  • ››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
  •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
  • ››制造及其系统的创新与管理的发展
  •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
  •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 ››以大国为主体的超级大国产业竞争:...
  • ››以大国为主体的超级大国产业竞争:...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