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民事责任,如果工人违反了,则要负刑事责任;资本家们发起殖民掠夺和垄断性的殖民贸易,极力搜刮殖民地的财富;资本家和政府勾结,垄断性地购买政府发行的回报丰厚的国债,而政府则用向全体国民征收的赋税进行偿还;大量使用童工生产,以至于马克思说:“今天出现在美国的许多身世不明的资本,仅仅在昨天还是英国的资本化了的儿童血液。”[2];在18世纪,有很多资本家进行非洲和美洲、西印度之间的奴隶贸易,比如奴隶贸易就是利物浦迅速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3]。
二、工人们如何争取自身权益
在利用自身优势性组织力量,去最大比例地获取社会财富方面,资本家与贵族领主是一样的。但他们又有区别。本书前面曾分析过贵族领主和隶农的关系;那么,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和,贵族领主与隶农的关系,有何不同与相同?
领主对隶农的优势,来自于领主集团所拥有的军事力量,领主通过军事力量进行战争和征服,然后占有了土地,并利用军事力量维持这种占有,也就是说,既然历经千辛万苦打下了江山,那就要好好地坐江山、好好地享受江山。而他们对隶农的经济上的压榨,则是通过这种对土地的占有来进行,同时通过自己具有的暴力优势进行其他的各种压榨。
资本家对工人的优势,来自于对货币资本的占有,但这种占有主要不是通过军事力量取得的;就早期资本家来说,是通过原始积累,就后来的资本家来说,是通过在商品经济中的运作。资产者之所以能对工人们进行经济上的压榨,其一,是来自于对货币资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占有;其二,来自于资产阶级的组织性力量。
在前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关系和货币关系已经无处不在了,但工人们的组织、民主政治,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资本家们居于社会网络的核心位置,能调动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就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自己所掌控的经济性的、政治性的组织性力量,为自己在权利和财富的分配中谋取最大利益。
欧洲中世纪的领主、中国古代的官僚以及依附于官僚的地主阶层,他们和广大农民的关系,主要是分配意义上的,他们通过建立在军事基础上的组织性力量,压迫压榨农民,而农民们或者逆来顺受,或者揭竿而起。在这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由于缺乏生产上的合作关系,所以双方难以进行理性的相互妥协。农业时代的官僚、领主、和官僚紧密结合的地主,在很大程度上是和黑社会相似的,那就是:在创造财富方面没什么本事,但在如何利用自身的组织性力量去攫取生产资料、攫取别人创造的财富方面,比谁的本事都大。
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既是分配意义上的,又是生产合作意义上的。一方面,他们千方百计地利用自己在商品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压低工人的收入和权利,而工人则会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和权利,和资产阶级进行不懈的斗争。另一方面,他们和工人之间又在生产上互相依赖。资本家需要工人充满积极性地劳动、充满热情地劳动,充满创造性地劳动,因为这样既会使资本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也会使资本家获得越来越大的利润。工人同样也需要资本家进行正确的决策和管理,否则,公司生产上不去、销售上不去,对公司员工们也绝不是什么好事。有人说,现在公司的经营管理都是由职业经理人去做,资本家什么也不用做,就是一个食利者阶层。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职业经理人是要由董事会聘任的,一个由资本家们组成的董事会(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说千千万万普通收入的股东),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定要尽可能聘任一位能力极强的总经理,这位总经理一定要能够给公司带来尽可能大的利润,否则会被随时撤换;另外,董事会还要对公司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对公司的运营进行监督。所以,即使一个资本家不再从事自己公司的日常管理,他仍然是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他的决策行为对公司的生存发展、从而对每一名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是认同劳动价值论的,但这里的“劳动”应该既包括简单的体力劳动,也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复杂劳动,还应包括公司所有者的决策劳动;在大学里我教过八年的企业管理课程,深深知道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决策对于企业是多么重要,真所谓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马克思认为产品的价值都是被雇佣者们——体力和脑力劳动者——创造的,而资本家们则对价值的创造毫无贡献,就凭拥有生产资料就拿走了利润的大部分,这当然就是剥削。确实,资本家之所以能拿走大量利润,是因为他们拥有生产资料;但也不能说资本家对产品价值的创造毫无贡献;应该说,资本家们能拿走大量利润,占有生产资料和对企业决策管理上的贡献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我们应减少第一个因素的效应,加强第二个因素的效应。
减少第一个因素效应的方法就是使用累进制的税率,使用遗产税。
为什么我十分强调工商业生产方式对塑造人际关系的作用?因为工商业生产最强有力地导致了人们共同利益的产生。人最爱的就是他(她)自己,最想获得的就是他(她)自己的利益,显然,工商业生产比农业生产更能给人带来物质利益。但是,要进行工商业生产,就必须和他人合作;不仅自己要充满积极性地去生产经营,而且其他人也必须充满积极性地去生产经营。可其他人如果不能获得利益,不被尊重,没有多少社会权利,怎么可能充满积极性地去干活呢?因此,为了增大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就必须增大他人的利益和权利。我们经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会发生冲突,可是,从事工商业生产的人却越来越发现:人们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大于冲突性。所以,一方面,劳资双方有着严重的利益对立;另一方面,他们之间同样又有着利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导致了:资本家需要工人充满积极性地劳动,工人也需要资本家充满积极性地干活。
在工商业社会中,资本家在权益分配上的优势地位,来自他们对货币资本的占有,来自他们在一个以商品关系为主导的社会中占据的组织性核心地位。工人们发现,要争取和扩大自己的权益,就必须从这里入手。而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彻底改变,也就是否定资本家对货币资本占有的合法性,主张资本公有;而且不能再让商品关系作为社会上的主导性社会关系模式。这样一来,资本家在社会上的优势地位,资本家对工人们的压榨,都将荡然无存,在财富的分配比例上,在权利的安排上,工人们将和资本家取得完全平等的地位,实际上,到那时,已经不存在工人和资本家这种概念了。但是,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如果商品经济运转的决策者因为没有了资本而没有了经营动力,工商业生产的组织和经营运转可能会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社会生产的总体效率降低、总体效益下降。正是考虑到这个副作用,所以,在西方,从15世纪直到今天,这种彻底动摇的方式还没有真正出现。
可是,难道就真的容忍资本家们对工人的压榨吗?为了所谓的总体效率、总体效益,工人们就得忍辱负重,甘当资本家们的驯服良民吗?对此,工人们是决不答应的。如果第一种选择会带来付作用,那么工人们就考虑另一种选择。
第二种选择,它包括两方面。
其一,不能再让商品关系作为社会上唯一主导性关系模式,必须用其他的、有利于工人们的社会关系模式对它加以调整,那就是工人们要形成自己的组织性力量,要组成自己的工会、自己的政党,最重要的是,工人们要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这种权利必须通过全民民主的方式来实现。如果社会上只有单纯的商品关系、单纯的资本关系的话,那么资本家可以只按照自己的心愿解雇工人;现在,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资本家在解雇工人时,还必须考虑工会的意见,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