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这个事实,例如“中国威胁论”之类。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 中国作为一个经贸大国的崛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情况”,必然会遇到新问题,用一句老话,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大。我们需要引进国内短缺、国际社会可以提供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知识、营销渠道等等,日趋明显并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对国际资源依赖程度的提高。除了前面说到的铁矿石、石油等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外,据专家预测,我国45主要矿产资源现有的探明储量,到201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只有21种,到2020年则只有6种。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劳动密集型和部分有一定技术含量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引发了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使我国开始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2002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5.2%,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数却占全球反倾销案例总数的16.5%,2003年上半年,对华反倾销又新立案12起,占同期全球反倾销立案总数的15.2%。
这些情况的出现不能被看成是短期和局部的,而是我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经贸大国所无法回避的。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这些矛盾和问题还会增加,还可能激化。如何在这种新格局中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趋利避害,在维护我们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世界的经济繁荣和进步,都需要有战略上的考虑和安排,要有必要的政策调整。例如,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如何处理,我国是一个大国,要以内需为主,外需利用达到什么样的“度”较为合适?在国际经济事物中,应当采取何种政策取向,必要的贸易保护不能放弃,但是否更多的要强调贸易自由化政策?采取什么样的何种汇率机制和外汇政策,外汇规模保持在何种水平较为适当?在资源对外依赖加强的情况下,如何增强资源的供给安全,如何将“走出去”战略与利用国际资源有机结合,比如企业到资源输出国投资开发?等等。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大矛盾、大问题,用不同的发展观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结果和前景都会大不一样。我们讲五个统筹,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些大的矛盾和问题有正确的理解,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点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找到一个能够面对问题、顺应潮流、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