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发展战略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 【字体: 】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05 18:47:42   点击数:[]    

.87 0.69 0.83 
恩格尔系数 0.53 0.51 0.54 0.54 0.50 0.49 0.4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423.8 462.6 544.9 601.5 686.3 1577.7 1926.1 2090.1 
MPC 1.50 1.07 0.95 1.02 0.58 0.87 0.75 0.28 
恩格尔系数 0.56 0.55 0.53 0.54 0.59 0.59 056 0.55 

  

资料来源:引自各卷本《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摘要》 

表 ( 四 ) 中显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在农民人均消费水平之上。城市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都较高,这表明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城市居民的MPC相对较平稳,表明城市居民目前在寻找新的消费热点,农村的MPC变化相对较大,表明农村居民目前还处在一个消费热点之中,但消费支出变化不大。 

这主要是近年来,由于多数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不断增强,将收入较多地转向了储蓄,投资等其他渠道,加上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多项改革情况下,居民为应付改革的被动储蓄倾向在明显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而导致农村消费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率的原因除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外,最主要是农村的消费环境滞后,配套设施不齐全 , 如有些农村没有通电,或有电的地方供电极不正常而且电费极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其实,农民每消费 1000 亿元将对农业部门产生 427 亿元的直接需求,对工业,运输,邮电,商业饮食以及其他服务部门分别产生 395 亿元, 36 亿元, 85 亿元, 57 亿元的直接需求,综合推算,农民每增加消费 1000 亿元将对整个国民经济新增 2008 亿元的消费需求, ⑧ 可见,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市场的拉动力。 


四、提高我国消费水平的建议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存在在消费率过低,储蓄过高的倾向。因此我国今后的消费政策主要是提高居民的消费率,而提高居民消费率的主要措施又是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为此提出 以下的建议。 

1 、积极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新的消费热点。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正处于对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阶段,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1997 年我国农村平均每百户仅拥有电冰箱 8.49 台,彩电 27.32 台,洗衣机 27.81 台,摩托车 10.89 台,而 1998 年十一月末,我国商品库存彩电 97.3 万台,电风扇 344.1 万台,电冰箱 91.9 万台, ⑨ 所以无论是从供给还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都有大幅增加的可能,开拓农村的消费市场,要解决好几点金融问题。 

A、把消费信贷引入农村,这是以农民日益增加的储蓄为基础的,由于农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且农民的消费热点产品货源充足,所以在农村开展消费信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 

B、建立农业保险机构,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仅 1998 年的洪涝灾害,仅农作物的受灾面积就达 3.2 亿亩,使得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左右,自然灾害一方面使得农民的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的不确定,增加储蓄,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就要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 

城镇居民面临着消费断层问题,即原有的主要以彩电,冰箱,VCD等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消费层次已经得到满足,消费已经饱和,处于一种储币待购的状态。因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我国城镇居民而言,住宅消费及住宅装饰业应成为培育重头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进入住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提高阶段。随着福利分房的结束,个人对商品房的消费,已经占到了主要地位,但由于房价过高,无法使百姓安居乐业,也无法使住宅建设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其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银行商品房抵押贷款的规模扩大的商品住房及装饰业必然成为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家庭轿车将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发展的热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长期以来,靠公款买车的局面已经改变,目前, 1400 万辆汽车保有量中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车为个人所有,虽然目前从消费领域谈轿车进入家庭领域还为时过早,但私人买车那部分先富起来的高收入阶层,如律师,三企白领等购车数量不小,且据调查,我国约有三十万个家庭在近两年内有购车意向。约三百万个家庭将购车列入了自己的消费计划,所以家庭轿车必然成为我国将来的消费热点。 

教育消费将成为消费热点,教育消费包括居民子女教育支出以及为提高自身业务竞争能力的培训支出,它属于服务性消费,知识经济时代,人人都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很多人还要不断变换工作岗位,这就产生了再学习的强大需求。教育成为一种产业就要满足群众对非全日制教育的种种需求,目前成人高考热已标志着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个消费热点。 

2 、发展消费信贷。发展消费信贷是促进内需扩大的必然选择 . ,发展消费信贷,可以联通生产与消费,疏导巨额储蓄适当向消费领域分流,解决现实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发展消费信贷首先要转变消费观念,由过去的“积蓄-消费-积蓄”的单一的消费方式转化为“贷款-消费-积蓄还债”的新型消费方式。提倡适度的超前消费。其次是政府努力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拓宽个人消费信贷能力,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上和贷款对象,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第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和个人资信调查机构,为低收入居民提供解决担保问题。第四是积极发展信用卡业务。如加强透支功能等。 

3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一般 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住房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四大方面。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消费品按劳再分配有益于保障退休人员有基本的消费金。医疗保险制度则可以为广大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住房保险制度中,住房公积金的建立,增加了工资中的住宅消费基金,也增大了住宅消费的能力,对保证住房投资和住宅消费达到较高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方面,它对于保障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消费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①引自孙鹤、杨咸月《储蓄、消费与经济增长》《统计研究》 99 年第七期 

②引自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 

③ 引自 郭柏春《论消费率》《消费经济》 2000 年第 1 期 

④ 引自 曾壁钧等著《我国居民消费问题研究》第 43 页 

⑤ 引自 景体华等著《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第 51 页、第 224 页 

⑥ 引自 郭克莎《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第 165 页 

⑦ 引自 《理论经济学》第 77 页 

⑧⑨ 引自邹东海、万举《农村消费市场开拓与农村金融创新》《消费经济》 99 年第 5 期 


参考书目: 

1 、《消费经济学原理》 尹世杰、蔡德容 经济科学出版社 

2 、《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 景体华 北京出版社 

3 、《居民消费统计学》 易丹辉 中国人大出版社 

4 、《中国经济波动与增长》 栗树和、梁文征 陕西师范出版社 

5 、《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郭克莎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6 、《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曾令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 、《我国居民消费问题研究》曾壁钧等著 中国计划出版社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阶段中国垄断性行业改革的三线推进战略

  • 下一篇文章: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探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 ››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政策方略
  • ››出让市场换来了技术进步?──对中...
  • ››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 ››信息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
  •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
  • ››执行环保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 ››从战略高度看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
  •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