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和产业开发地价成本。允许土地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合理流转,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进城农民从土地使用权流转中,获得保障未来基本生活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启动资金;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面向城镇所有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努力做到社会化筹措、社会化发放,公开透明、社会监督。对进城的“新市民”,应与其他城镇居民同等对待,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创新行政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政府的行为是有限的行为、经济的行为、阳光的行为;创新投融资制度,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形成多元投资渠道格局,有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资金“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 谭宗宪.可持续发展利益冲突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5.2
[2] 张贡生.中国特色城镇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3 张学英.从典型国家城镇化发展看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2003.6
[4] 余戎.罗清萍.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偏离以农为本的表现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1
[5] 谢云.雷海章.新时期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5.2
[6] 柳宾.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城市化问题[J].东岳论丛,2004.3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