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数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 【字体: 】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23:07:18   点击数:[]    

作者:朱向明   
新课程下怎样用教材教?
■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江苏邳州运河镇吴闸小学  朱向明(221300)(0516——6298051)
■        新课程观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本人结合“圆柱的体积”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 [片段一]
■          师生共同探究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对公式加以应用。师出示教材例4(苏教版第12册P8):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         由于课前学生已进行了预习,多数学生是按照教材介绍的解法来解答:
■         1.5米=150厘米  20×1150=3000(立方厘米)
■        师:这道题还有其他结果吗?(学生又沉入了深思)不一会儿,另外两种结果纷纷展现:
■        ①20平方厘米=0.002平方米       0.002×11.5=0.003(立方米)
■        ②20平方厘米=0.2平方分米   1.5米=15分米       0.2×115=3(立方分米)
■         师:为什么会出现三种结果?
■         经讨论,学生才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
■ [片断二]
■        巩固与应用阶段,我将教材练习二中的一个填表题(表1)进行了加工组合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表2)。
■ 表 1
■                                         
■ 表2 
■  
■         学生填表后,师:观察前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         生1: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是几倍的关系,体积也是几倍的关系。
■         生2: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越大,体积就越大。
■         师:观察后两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         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容易说出了后两组的关系。
■         学生的表述尽管不是很准确完美,但已说出了其中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正是解答练习二第17、18题的基础,又为下一单元“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
■ [片段三]
■        教材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量一个圆柱形茶杯的高和底面直径,算出它可装水多少克?
■         学生动手测量自备的圆柱形茶杯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体积。
■        师:水的生命之源。人每天都要饮用一定量的水,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计算自己每天需要饮用几杯水(自己的杯子)才能保证健康,并把自己对水的想法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 [教学反思]
■ 精心研究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基础
■        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与依据,只不过是编者对学科知识、国家要求与学生进行整和思考的结晶。但由于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我们在执行教材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枷锁”,而应作为“跳板”——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的“跳板”。因此,教学时,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揣摩编者意图、考虑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 1、挖掘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我们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片段一] 中的例题教学,就挖掘出了教材中的训练空白,并没有把教学简单地停留在一种解答方法上,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从而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找出知识联系,大胆重组教材。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知识系统。[片断二]的表1仅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体积公式,此外无更多的教学价值,而重组后的表2不仅实现了编者的意图,而且为“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走出了数学教学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点教学”的误区。
■ 落实课标理念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 能否用好教材,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以学科为中心,而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教材在编写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心里装着学生,使用教材前反复琢磨,怎样的教学才能符合新理念。前两个片段就突破了“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走向了“学生中心”。[片断三]在教材关注学生的基础上向深层发展——不仅让学生动手测量,动脑计算,而且让学生在课外展开调查研究;不仅关注知识技能,而且关注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对生命之源——水的自我看法)这一片断的教学,其价值就在于渗透了人文关爱。
■ 学生获得发展是用好教材的标准
■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脱离教材,片面追求新课程的形式,而忽略了实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获得最大发展应作为我们用好教材组织教学的追求。本节课紧扣教材,“以本为本”,着眼学生的发展,无论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都获得了最大发展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数学 - 数学与追问

  • 下一篇文章:年 月 日 复习课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 ››小数乘法的教学
  • ››线段的认识
  • ››数学 - 《第几》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
  • ››圆锥的体积(参考教案二)
  • ››小小图书馆
  • ››如何进行数学混合运算
  • ››简 单 的 统 计
  • ››圆柱的体积公开课
  • ››圆柱的体积(参考教案二)
  •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 ››圆柱的表面积(参考教案二)
  •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认识
  • ››圆柱的体积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