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Tags:


   平行线      ★★★ 【字体: 】  
平行线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21:45:22   点击数:[]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线,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2.培养学生操作的初步技能.

  3.渗透分类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同一平面”.

  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板书:同一平面  两条直线)

  2.学生摆小棒.

  利用手里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每两根为一组,请你用这些小棒摆一摆,看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摆出几种情况.两个同学一组可以互相合作、互相商量.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平行线的概念.

  1.出示下列图形.

  2.讨论:你能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说出分类的理由.

  3.持不同分类方法的同学进行辩论.

  4.教师小结:表面上看起来不相交,如果把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相交于一点,看来今后不能先看表面现象,要看到其实质.

  5.教师讲解:

  这两组直线表面不相交,延长后也不相交,这才是真正的不相交,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行线.(板书课题:平行线)

  6.学生尝试概括:什么是平行线?

  7.教师出示长方体:

  教师提问:这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吗?它们是平行线吗?

  8.师生进一步概括平行线的定义(给重点处加标记)

  学生讨论:平行线应具备哪几个条件?

  9.播放视频“平行线举例”.

  10.出示练习:下面各图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不是?

  (二)教学平行线的性质.

  1.出示图形:

  教师提问:你们所说的宽度是指哪一条线段?(板书:平行线间的距离)

  2.教师小结: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是平行线的一个重要性质,这一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3.实践操作.

  (1)利用若干小棒摆,变换不同位置、方向,使它们互相平行.

  (2)小组合作:利用两根皮筋,使它们互相平行、两个小组合作,使其两两平行.

  三、画平行线.

  1.学生自学:平行线的画法(见第133页),并尝试画出一组平行线.

  2.演示视频“平行线画法”.

  3.教师小结平行线画法: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4.探索与尝试:你还有其他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四、质疑小结.

  1.让学生看书并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解疑.

  2.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小结:①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性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③平行线画法: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34页第1题.

  检验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是平行线,哪组不是平行线?

  完成第134页第2题.

  检验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完成P134页第3题.

  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

  4.判断.

  ①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②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③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    )

  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

  六、拓展练习.

  和1号棱平行的有哪些棱?还有哪些棱互相平行?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摆长方形或正方形

  活动目的

  巩固垂直概念

  学生准备

  火柴棍(一盒 )

  活动过程

  按老师要求摆长方形或正方形,看谁摆的快、规范.

  ①用4根,摆一个正方形

  ②用6根,摆一个长方形

  ③用10根,摆一个长方形

  ④用12根,摆一个正方形

  画场地

  活动目的

  1.巩固平行线的画法.

  2.学会应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活动要求

  在操场上画一个立定跳远的场地,同学们分组,可以为每个组画一个场地,比比看哪一组画出的最标准.(形如下图)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三角形的内角和

  • 下一篇文章: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平行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平行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参考教案...
  • ››第七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 ››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
  • ››数学教案-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及评析...
  • ››数学教案-年 月 日 复习课
  • ››亿以内数的读法(参考教案二)
  • ››可怕的白色污染
  • ››三步应用题 ( 一 )(参考教案二)
  •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
  •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_八年级数学教案...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第二课时...
  • ››平行线的特征
  • ››平行线的特征 —— 初中数学第三册...
  •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第二课时...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学设计方案(二...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教学设计-...
  • ››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设计-2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