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教学参考 |
|
|||||
八下《诗词五首》学习要点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1:26:25 点击数:[] ![]() |
|||||
《诗词五首》 了解诗歌知识: 测试 1、下列词语,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3、选出与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4、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5、默写 参考答案 1、A 中考解析 一、文学常识填空: 课外拓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绍熙三年(1192),山阴(今浙江绍兴),农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风声雨声叩响了陆游这位六十八岁老诗人的心弦。前此二年,他以“嘲弄风月”的罪名被劾罢官,归隐山阴三山故居,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此刻,诗的灵感,诗的激情又随风雨而至。 此时的诗人境遇不佳,罢官时两袖清风,归居后祠禄时断。经济上已是捉襟见肘,身心上又见衰瘁交迫。但诗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仍发出高亢之音。“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惫;“村”而“孤”,处境也属艰难。但是诗人“不自哀”,并未沉湎于一己之否泰荣辱而顾影自怜,诗人系心不忘的是“为国戍轮台”。“轮台”原系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这里借指宋代北方边疆。“尚思”针对“僵卧孤村”而言,意含转折。诗人以穷困衰病之身,犹不失当初渴望马革裹尸的“平胡壮志心”,其拳拳忧国之心,何其感人! 上两句是叙述,诗是要形象的,诗人之所“思”应有具体可感的内容,下两句就是以形象的方式展示诗人的忧国之“思”。陆游长于以梦境表现自己一生孜孜追求而又终不获酬的报国理想。关于“梦的解析”可以演绎出很复杂的理论,但就陆游这首诗而言,却完全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对“为国戍轮台”的思念是深沉的。“夜阑”,即夜深,这标志了“思”的时间长度。夜深而不寐,不是因为老年人的夜长少眠,也不是因为风声雨声的烦扰。原来诗人是在专注地聆听那风吹雨打,在诗人的视听里,这恰如沙场杀伐之声,诗人是把它当作沙场交战的赫赫军威来体验的。只是这触景生情的联想,使诗人在思寐之际,恍然入梦,风吹雨打之声立时化作诗人置身其境的“铁马冰河”之势。从专注的“卧听”到梦境的出现,有着感情的深化。思之深,才有梦之真;梦之真,正见思之深、情之切。以梦写情,虽是陆游诗歌惯用的构思,但在这首绝句中仍不失为奇特之笔。 全诗顺势而下,一笔呵成,情感沉着,气势鼓荡。尤其是不说梦到“铁马冰河”,而是化宾为主,说“铁马冰河”闯入梦境,愈显出诗人一往无前的精神。 (选自《爱国诗词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