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 【字体: 】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6:04:15   点击数:[]    



(课间:屏幕上出示课题、作者、背景音乐 (前门情思大碗茶)) 



一、导入教学目标: 

1、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内涵的要点. 

2、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手法 

3、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所流露出感情和个性化语言的品味 

教学手段:课件辅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运用声像,直观渲染 

师:大家喜欢不喜欢旅游啊? 

生:喜欢! 

师:现在我带大家去北京逛逛,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1,展示长城、故宫等名胜的图片),下面,我再带大家到北京的小胡同去看一看(出示课件2,循环放映“到胡同去”一组图片,并播放胡同歌曲)。听完刚才播放的歌曲,一股浓厚的北京韵味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我们同样可以到文学作品中去寻找,让我们跟着他(屏幕出现“汪曾祺简介”幻灯片),一起走进北京胡同,就像欣赏美妙歌曲一样去领略古老胡同建筑的风格,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二、示标:出示课件3(教学目标)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4节,概括胡同的特点,并思考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之间的联系。 

幻灯片 

方正 

取名(计数、物御、人物、行业、形状、其它) 

数量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网络(方便、安静) 

四、研读6-12节,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这些被外化在胡同上的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兴趣习惯、思想状况等,就是所谓的“胡同文化”,那么这一文化有怎样的内涵呢? 

听课文6-12节的录音,要求 

划出能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的语句。 

  标出给你印象最深的,你觉得最有味的语句。 

   (1)胡同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文化? 

    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2)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安土重迁、讲究处街坊(平时各人自扫门前雪)、易于满足、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逆来顺受,安分守己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北京市民有忍的精神,怕事,有什么不顺心的,忍一忍也就算了。 

(4)作者用那些事例说明胡同中的人善于“忍”的? 

《八月骄阳》中的对话和“电梯事件”。 

幻灯片 

安土重迁      住四合院(盒子) 封闭  易于满足      忍      不爱管闲事 逆来顺受,安分守己 

(5)胡同文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世故通达。作为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小市民,他们太微不足道了,统治子者要消灭他们,犹如碾死一只蚂蚁般容易,所以他们也就 学会了忍耐。” 

(6)作者在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喜爱推崇:知足长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有所批判:封闭、逆来顺受、冷眼旁观、忍 

(7)对传统文化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五、研读13-15节,了解胡同文化的前景及作者的感情。 

(幻灯片) 

你认为胡同文化的前景如何,为什么? 

随着旧城的改造,胡同消失了,胡同文化也会消失没落。 

因为胡同文化的封闭性不符合时代开放前进的步伐,而且胡同文化中有一些东西是消极的,必然会随时代的发展而被遗弃。所以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 

(出示胡同之没幻灯片) 

  看着这样的一组照片,在汪曾祺老人的心里,涌起的是怎样一种心情? 

  生看投影,听读屏上的文字,感受作者的情绪。 

  作者在文中表露出怎样的情绪? 

  讨论明确 

心情很复杂。在情感上“怀旧和感伤”,作者熟悉并喜欢胡同文化,所以当他直观地面对衰败的胡同时,不禁有点感伤。但在理智上,他也意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封闭的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再见吧,胡同。”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情。 

六、品味语言 

胡同文化这种内涵除了表现在北京市民的处世方式上以外,作者还通过北京人的语言生动地来表现。小组讨论,找出最有味的语言分别品味,朗读,推荐代表发言。 

学生逐一找出文中的佳句,并畅所欲言。 

屏幕展示出这样一句:“有窝头,就知足了(还好)。大腌萝卜,就不错(较好)。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更好)。虾米皮敖白菜,嘿(最好)! ” 

老师:我把划线部分换用一般评价性的词语,然后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大家看看效果有何不同? 

听完第二同学读后,有学生笑着插嘴道:“一点味都没有。” 

老师:我看还得加上一句,“这样一换,太不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学生概括后,屏幕显示: 

幻灯片 

语言平实、朴素、口语化,但有味儿,富于表现力。典雅,富有浓郁的书卷气。 

生自读自品 

四、小结 

普普通通的胡同,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正因此他的文章被称为“文化散文”。胡同是一种建筑文化,一地的建筑,一地的民风民俗。 

五、作业 

汪曾祺更擅长写吃的文章,如《四方食事》《五味》等,请同学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写写书沭阳的饮食文化。 



(沭阳县修远中学 于建武) 

作者邮箱: jstfyjw@163.com

[1]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美腿与丑腿》教案教案

  • 下一篇文章:17.齐 桓 晋 文 之 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
  • ››我的呼吁.
  • ››《阿Q正传》教案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
  • ››触龙说赵太后..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 ››《明湖居听书》..
  • ››语文教案-阿Q正传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 ››《胡同文化》关于语言特色的理解、...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语...
  • ››《胡同文化》课堂实录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 ——语...
  •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6
  •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8
  • ››《胡同文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12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