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其复习指导      ★★★ 【字体: 】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其复习指导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3:41:40   点击数:[]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其复习指导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响)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看,一般由四部份组成:导引材料、启发提示语、话题要求、注意事项等。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1、命题的开放性。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范围、写作内容的指向。它观念开放、题材开放、文体开放。淡化文体,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2、创新的导向性。它旨在启发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活考生思维,激励和培养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思维的发散性。以话题为定点向四面八方发散,话题仅仅是一个触发点,引导考生做纵向、横向、顺向、逆向的多方向、多角度思考。

4、文体的多样性。话题作文的文体丰富多彩,除诗歌外都可采用。

5、行文的自主性。话题作文立意自定,考生可根据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通过具体事例对观点、看法进行形象地反映。文体自选,考生可根据题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题目自拟,考生可自拟文章标题。

嘉木峨峨,花红南国婆娑。

二、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的发展变化

    1、增加“提示语”,重在考查学生“写”能力。

这些提示语十分接近教师平时作文课上的点拨和启发,对学生的理解、思考和构思,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减少了学生审师的失误,使作文考查的目标更加直接和单纯,即不着重考查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而是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如去年嘉兴中考的话题作文“珍宝”,在简述了春秋时子罕的故事后,用了“美玉是珍宝,窗外啁啾来鸟雀,竞扑争飞,几许融融乐。偷眼旁窥声不作,衰颜渐若胭脂著。    一霎分飞天漠漠,敢问明朝,曾有新盟约。聚散悲欢谁掌握,此身长恨多萧索。美德也是珍宝。其实每个人对‘珍宝’的认识不同,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最爱的珍宝。她可能是一件物品,也可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次成功的经验、一个深刻的教训、一句真诚的话语……”,这样,学生就基本上不会在审题时产生偏差,而可以集中精力,思考作文的立意、内容、布局、语言诸方面的要素了。

2、话题或虚或实,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去年嘉兴市的“珍宝”话题作文,应该说还是比较实的,基本都是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重在考查学生平时实实在在的生活积累。这样便于学生准确把握题意,感到有话可说,能较有利地检测出学生写作的真实水平,又有利于评分误差的控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信度。

但也有出“虚”题的可能。去年广东省一份中考试卷中出现了这样一道话题作文:“小明今年14岁,有一次去张家界原始森林旅游。在旅游中,不小心和旅游团走失。他一个人在森林中过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找到了队伍。请大家想象,他一天一晚的所作所为及心理活动会如何。写一则记叙文,字数不少600。题目自拟。”这里,命题者有意避实就虚,让学生面对一个无法定论的话题,其用意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推测和大胆想象,其主导思想和意图是积极而富有创意的。当然,这种比较“虚”的话题作文,要防止过“虚”的现象,使学生无所适从。

3、命题越来越紧扣时代特征,立意更贴近现实生活。

近几年的话题作文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和社会特征,都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前几年《水灾》一类的作文一般不会再出现了。要写也话题作文,考生要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现实,在自己积累的“库存”里选取有意义的经历、体验、见闻等素材;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提供这样一些素材。

三、我县中考命题作文阅卷发现的问题

1、话题与材料脱节,另起炉灶,立意偏颇。话题作文最要紧的扣住主题,但一些考生却去写毫无关系的事情,结尾又不点题。

2、文体不限,并非不要文体。有些考生写出“四不象”的作文,各种表达方式不恰当地组合在一起,前面看像记叙文,后面看又像议论文。这种“大杂烩”自然影响到文章中心的表现,进而影响到对文章整体水平的评价。

2、所用材料陈旧,或所编故事不合生活逻辑,过份夸张、失真,有不少套用现成的材料。一些考生有的叙事空洞,苍白无力;有的胡编故事,经不起推敲;有的叙述没有真情实感,无病呻吟。

3、论题太大,议论空泛。一些考生的文章自始至终没有点明论题,观点不鲜明,论证不严密,举例不典型,甚至全文没有一个清晰的论据,全是自己的话翻来覆去地讲,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

4、看重创新,有时弄巧成拙。

5、所拟题目不能准确传达所给材料的主题信息,文题不统一。

6、其他:错别字、语句不通、漏拟题目、字数不足、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

四、话题作文写作训练建议

    1、处理好作文与做人的关系

俗话说“文如其人”。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主立意”是话题作文的核心,通过立意,可以透视考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深浅。话题作文对学生道德的审视,实际是对考生认识高度的考验。比如最近我校第二届“东方潮”现场作文大赛,初一有一篇作文就以“手”为题,谈论当前的伊拉克战争,最终希望布什和萨达姆共弃前嫌,两“手”相执,从而反映出“和平”这一世界性主题,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

2、处理好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1)把作文回归到生活的起点。话题作文虽则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并不是说排斥审题。审题在写作的重要性仍是毋庸轩疑的。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审视生活,透过所给材料、话题,去审视生活的本来面貌,回到真实的生活当中去,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分析、思考,捕捉稍纵即逝的写作灵感,撷取最佳的写作素材。

(2)教会学生“剪裁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提练、取舍、改造材料。毕竟写作中的“生活”要高于现实中的“生活”,要具有更多的典型性、代表性,也更能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3、处理好作文与阅读的关系。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文学、生活积累。作为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精短名著,特别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写作的“信息资源库”,将学生所知范围内的知识、体验甚至于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分门别类,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学习经验交流会等载体,实现资源共享。

4、处理好“写什么”和“怎样写”的关系。

“写什么”是“怎么写”的灵魂和核心、前提和基础。“怎么写”无不是“写什么”的具体表现。从“写什么”的角度去解决“如何写”,这是抓住了关键;从“如何写”的操作过程去反映“写什么”,这又是写作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着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写”。

创造力是核心:通过合理大胆的想象,写出有新意有个性的文章;

表现力是基础:通过准确鲜明的语言、自然贴切的技巧,恰当地表现思考和想象的内容。

思维力是前提:通过深刻敏锐的思考,以小见大,展示亮点。

5、处理好“想”和“写”的关系。

(1)宽想。拿到话题,首先要进行辐射性思维,多角度地联想、想象,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大千世界、古今中外,在头脑中尽可能多地闪现与话题有关的思想、具体材料,从而找到源头活水。

(2)精思。对材料要根据中心进行精心选择,多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唯陈言以务去。

(3)实写。这里的“实”包含几个方面。第一要克服初三学生作文的“瓶颈”现象,就必须靠“实实在在”训练,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侥幸。写作实践,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二是要写“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再犯“假”、“大”、“空”的错误,要通过具体的内容来反映主题、反映中心。三是要求学生写“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做作姿态,满口学生腔。

五、训练题

有一位没有带供氧设备的登山运动员,有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到了6400米的高度,渐感体力不支,与队友打个招呼,就悠然下山去了。事后,有人为他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就可以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他回答得很干脆:“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高度是我能够攀登到的最高处,我一点都不感到遗憾。”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科海泛舟

  • 下一篇文章: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8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话题作文的特点及其复习指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话题作文的特点及其复习指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综合实践活动课《水的调查》教学设...
  •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第一课时
  •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老照片...
  • ››综合性活动《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
  • ››古诗词分类积累汇集
  • ››对联教案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 ››“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长江三峡》教案
  • ››话题作文“倾诉和沟通”评析
  • ››话题作文集锦
  • ››话题作文标题“化妆”术
  • ››话题作文审题方法谈
  • ››话题作文构思指导教学案例
  •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课堂教学反思
  • ››话题作文指导案例
  • ››话题作文教学实录
  • ››话题作文如何出新
  • ››话题作文指导——标题•开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