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的人一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教学目的 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 人生观的教育。 2.体会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_。 教学重、难点 二.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 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这是本诗教学重点之一。 2.重点之二是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理解了诗的 深刻哲理,朗读的情感也就充沛了。 3.难点在于第三、六、七的内容理解,老师应讲深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臧(zang1)俯(fu3)践踏(jian4)删刈(yi4) 憎恶(zeng1 wu4) 装饰(shi4) 泛(fan4) 2.解释下列词语: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思。鲁迅 《自嘲》诗里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 (2)情感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 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 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 运行,奔突;溶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 枯腐。” (3)华盖:古星名。迷信的人认为人的运气不好,是有华盖星犯命, 叫交华盖运。但据说和尚华盖罩顶是走好运。 3.朗读、背诵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中国现代著名诗 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 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诗歌创作的深厚基础。 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写作新诗。1926年参 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引起广泛注意,受到欢迎。抗 战爆发前,诗人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进一步反 映农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一出版 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诉蒋家王朝罪恶的政治讽刺诗集(宝贝川(生命的 零度)(冬天)等。解放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 审、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 编等职,曾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第五届全国政 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顾问兼编委。这首诗 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创作的。诗人曾说过:“诗中抒发的 思想、爱憎之情,不仅只是我个人的,“这首诗”是以两个阶级、两个对立 面的真实感情为出发点的。“全诗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歌颂了正义、打 击了邪恶。 2.导语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我们曾学过许多诗。有古代的,有现代的, 有格律的,有自由的,可那几乎都是以抒情为主。“诗言志”,诗可抒情。 可叙事,诗也能讲道理,发议论,这样的诗有人称之为哲理诗。诗中发 表的议论不是抽象的。而是带有形象性的,是用诗的语言说出来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臧克家先生所写的(有的人》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 学习这首诗,我们要理解诗中哲理性的深刻内涵以及铿锵有力的语句, 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情的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 生观教育。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或听诗歌朗读录音。注意朗读者的 感情流露。) 2.提问:这首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讨论、明确:全诗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1节为第一部分。大意是: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 的人。 第2节到第4节为第二部分。大意是:诅咒与赞美、鞭挞与褒扬交 替使用,形成相互对比,而赞美、褒扬是主旋律,作者热情颂扬了鲁迅先 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第5节到第7节为第三部分。大意是:在对生死、荣辱、善恶、美丑 议论的基础上,使诗意升华到赞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人生观 的高度。诗的容量加大了。 3提问第1节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讨论、明确:“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 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 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 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在人间。(应启发学生, 离开诗歌原句去解释“活”与“死”是不易领会诗人深刻含义的。) 4.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作了对 比? 讨论、明确:(1)对“生”与“死”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与人 生目的,以及所起的不同的社会作用进行对比。一种是高踞于人民头 上的;另一种是甘愿做人民的牛马一(2)从两种人所得到不同后果进行 对比。骑在人民头上,蓄意与人民为敌,终被打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 人民永远记住他。(3)从两种对人民大众截然不同的态度上作对比。 欺压人民者,妄图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者,名字比尸首烂得更 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者,甘为孺子牛者,为革命献出一切的人,革命 人民永远继承他们的遗志、高举他们的旗帜前进。 这首诗从对生命的意义,对人民的态度和对功名荣誉的追求方面 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 5.提问:第2.3节诗里没出现鲁迅的名字、但我们一眼便可看出是 在赞颂鲁迅的伟大精神,原因何在? 讨论、明确:作者说过:“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 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 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这二节中作者含蓄 而形象地赞颂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因为本诗副标题是 “纪念鲁迅有感”,同时“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让人马上想到鲁迅的 诗:“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野草》散文诗也让人们与诗中“情愿作 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联系起来,因此虽诗中没出现鲁迅的名字,可 让人一看便知是鲁迅的写照。鲁迅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 鲁迅为了革命事业甘愿贡献自己的一切。 四、小结 (有的人)写于1949年11月1日,新中国成立不久,10月19日是 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 纪念自己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亲自参加了首 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纪念鲁迅的盛况。 这首短诗以〈有的人〉为题,是对全诗内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蕴 含着深意。诗的第一节即第一部分,诗人揭示了这种深刻含意的具体 内容,精辟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 了,他还活着。”这就是诗包含着两种方面的内容。 在写作方面,这首诗也有着鲜明的特色,这就是在对比和对应中表 现出深刻的哲理,这里所说的哲理,诗人并不是用一般抽象的语言来告 知读者,而是运用形象性的诗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意 义,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那种高踞于人民之上的反动统治者和为人 民俯首为“牛”的革命者的不同人生意义,从而启示我们,为多数人去 活,才活得有价值。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完成练习一第二、2、3题。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组词。 1、臧( )藏( ) 2、憎( )噌( ) C.恶()_()_()_ D.藏()_()_ (二)试说说“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一句的深层含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二.背诵本诗。熟读〈自嘲》、《野草·题辞〉。 2.这首诗通过议论,给人讲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这个道 理以什么形式怎么打动读者的。 二、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背诵〈有的人〉这首诗,理解了诗人运用 对比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了革命人生观的教育。通 过讨论还明确了对“活”与“死”的不同含义。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 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三、正课 1.背诵全诗 2.提问:这一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是怎么评价 鲁迅先生的。 讨论、明确:这一部分的诗歌主要用了连续反复的修辞方法。连续 反复的修辞在这里起到了强调作用。“这一强调使这一首诗的诗意升华 到赞颂高尚的人生观的高度,对评价鲁迅先生是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起到了很有力的、很重要的作用。 3.提问:诗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的? 讨论、明确:第二部分。从不同方面举出两种人的不同做法,褒贬鲜 明,引起人们的思考;第三部分逐一对应回答,强调了两种不同做法所 得到的不同结果。 4.提问:这首诗的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这“感”具体,形象。 如果诗的第二节改成:“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 不行?请说明理由。 讨论、明确:不行。这样做,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 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骑在人民头上”这典型动作,加上“我多伟 大”这典型语言,二者连结起来,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 无耻,“俯下身子”这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贴切的比喻、准 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5.提问:读读鲁迅的〈自嘲〉想想和臧克家的〈有的人〉两首诗中表 现了怎样一种鲜明的态度。 讨论、明确:鲁迅活着的时候,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 造谣侮辱、中伤他。面对这一切鲁迅坦然处之,坚信自己的信念:横眉 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人民大众的代言人,斗争的勇士,文 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鲁迅不屈不挠斗争着。鲁迅逝世后,反动 派仍然是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而人民却敬 他,爱他。可见在对待鲁迅的态度上,可以清楚地让人们感到斗争的激 烈,这两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分明的爱憎。 6.提问:读读《野草·题辞》联系《有的人》谈谈对课文有否更深的体会。 讨论、明确:应该有更深刻的体会。反动统治阶级活着骑在人民头 上作威作福,死了还妄想不朽,把“名字刻在石头上”,而无产阶级的革 命战士,把做人民公仆看作自己的最大光荣。正如鲁迅先生说过:“此 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惟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自然 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和太阳;因 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这是多么崇 高的思想境界!同时,他们不仅勤奋地为人民工作,而且甘愿做“野 草”,期待着为扫除吃人旧世界的燎原大火的到来,在伟大的革命斗争 中献出自己的一切。〈野草·题辞〉是鲁迅曾期待过的,这又是多么伟大 的献身精神!这里鲁迅以坚定的立场,对统治阶级反动本质,丑恶灵魂 作了形象而又深刻的揭露;对于革命战士的无私无畏的品质则作了高 度的赞扬。的确,鲁迅是不朽的,但他想“速朽”,愿成为“野草”等着“地 下的火烧”。而那些反动派们,人类的渣滓,却“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 朽”。历史是无情的,历史也是公正的。创造历史的人民更具权威,人 民是非分明。那些反动派们是人民的敌人;早已被历史抛入了历史的 垃圾堆;而忠实并服务于人民的鲁迅,他的大名,永垂史册,受到人民的 崇拜和敬爱。 四、小结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一首优秀短诗,自1949年发表以 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首诗的生命力如此强盛,究其原因应 该是它对一个革命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普遍意义。是呀。人为什么活 着?不同人生观,立场不同,就有两种看法。以鲁迅为代表的人生观, 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 是革命者的人生观。与此相反,一切为自己,以别人——特别是广大劳 动人民——的利益作牺牲的人生观,都应当是为我们所唾弃的人生观。 (有的人)表面上并没有人生哲学的说教,这是因为作者巧妙地运用对 比手法,判若天渊的爱憎让它隐了形。事实上当人们读到社会立刻想 到这一点。这也是这首诗创作的高明。当然,我们今天学习这首诗,最 好也读一读鲁迅先生的《自嘲)诗和(野草·题辞)这倒不是因为(有的人》 中化用了鲁迅的两个句子,更重要的是读读(自嘲)和(野草·题辞)让我们 对(有的人)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即对诗的思想内容、引发耐人寻思的回 味。真的,两种人,两种人生观的鲜明对比,使它有着永恒的意义。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M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 一)写出诗中化用《自嘲》《野草·题辞)的原句。 豆.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d (二)下边这篇散文(怀鲁迅》《郁达夫著),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 达的思想感情也基本上一致。看它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议论,它的议论 与《有的人》的议论有什么异同。”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几通电报,劳革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 的轮船。孩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东 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 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 或黎明将到时充塞的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 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 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 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 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枢,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 红的新月。
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A.zon1g zhang4 B.zeng1 ceng1 C.e3 e4 wu4 恶心 恶人 厌恶 D.西藏 藏东西 zang4 cang2(二)鲁迅先生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总有一天迸发,烧尽旧世 界的一切污浊,这里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鲁迅为革命事业甘愿贡献自己 的一切。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1.《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 为孺子牛”(2)《野草·题辞》全文(二)前三段和最后一段是记 叙、其余三段是议论。诗中的议论具体、生动、形象,本文的议论相比下 就抽象多了。 <-- #EndEditable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