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
|||||
初中 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28:08 点击数:[] ![]() |
|||||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的: 1、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 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3、 学习通过表情、行动、心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学重点: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观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比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我们在初二学过的《变色龙》吗?请同学们回忆——小说中的“变色龙”是指谁?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另一个外国的作家写的一篇也是讲述人善变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二、整体感知: 1、 阅读全文,抓住主要人物的变化,并以此概述故事情节。 2、 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 3、 先由学生以小组形式(两三个人)议论,然后,全班讨论。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明确: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作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下来,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跟讨饭差不多,他又重新成为哥哥、嫂子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 4、 分组叙述于勒的生活经历: ① 以菲利普的口吻来复述——哎!我的弟弟于勒。 ② 以于勒的口吻来复述——这些年都做了啥! ③ 以老船长的口吻叙述——我的可怜的朋友于勒。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 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遇于勒)——结局(躲于勒) 四、再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注音释义 诧(chà)异 褴(lán)褛(lǚ) 拮(jié)据(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五、引导学生探讨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 3、 据说于勒在外发了财,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怎样?体会文中叙述性的语言。感受它讽刺的力量。 六、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巧妙的构思。 2、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这种态度与于勒的经济状况有决定性的关系。 于勒: ①在家作恶——出外发财——穷愁潦倒 对他的态度: ②又怨又恨——又赞又盼——又骂又躲 小说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八、作业: 课后思考: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你的依据是什么?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