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
|||||
《乡愁》教学设计6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27:48 点击数:[] ![]() |
|||||
七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案例——2005jqp 新丰县第三中学 江 平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储备点: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一、 研习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积累。) 2、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