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
|||||
九(下)语文第一单元备课指导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19:49 点击数:[] ![]() |
|||||
谈谈新教材中的新诗教学 潘板中学 沈建国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 第二单元:6、《理想》 第三单元:14、《秋天》 第四单元:16、《化石吟》 第五单元:24、《诗两首》 《金色花》 《 纸船》 第六单元: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4、《诗两首》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第二单元:6、《黄河颂》 第六单元:28、《华南虎》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沁园春 雪》 2、《雨说》 3、《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 》 《夜》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 乡愁 2、《我用残损的手掌》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外国诗两首》 《 祖国》 《 黑人谈河流》 * 新诗鉴赏试题于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首次采用 * 考点:“了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 (《课标》、《学业考试说明》) * 新诗的阅读和欣赏是初中教学的弱项,也是中考复习的盲点 * 诗歌的教学 第一:从诗歌的意象创造的具体氛围中,把握他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 第二:要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 第三:许多诗本身侧重于虚写,读诗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要通过意象的表面呈现,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九下第一单元总体介绍 体裁:诗歌 主题:土地情思、爱国思乡 作者:艾青、余光中、戴望舒、舒婷、莱蒙托夫、休斯(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品味诗中的意象美、语言美、节奏美 学习方法:诵读、揣摩 (关注形象、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1 、诗两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朗读时把握《我爱这土地》昂扬、深沉的意境和激昂悲壮的感情基调;《乡愁》哀伤柔美的意境和感情基调。 2、通过理解诗歌的所描写的对象(意象)来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鸟的形象、土地、河流、风、黎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我爱这土地》中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乡愁》中意象的组合及主题升华。 教学设想: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象征意象来把握诗歌的内涵,分析诗句的表现力,从而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主要教学过程为启发方式展开问题——诱导思维进行讨论——积极发言探究互动——拓展文本创新阅读。 [参考教案] 我爱这土地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朗读《我爱这土地》,体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诵这首诗? 2、朗读、品味诗句,概括艾青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对象是哪几个?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在描述对象前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4、 “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诗人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指导学生寻找背诵思路,快速背诵课文 有感情地朗诵(比赛) 四、拓展阅读 进一步探究:诗人为什么会有这么炽烈的为祖国而献身的爱国热情? 赏析诗歌《给战斗者》(节选)、《假使 我们不去战斗》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指导学生以“假如我是……”开头,写一段诗,注意分节和分行,尽可能用一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参考教案] 乡 愁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乡愁》一诗是撷取了哪些意象抒发情感的?有什么特点? 2、所有的文学创作都要讲究形式美,诗歌尤其如此。《乡愁》一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乡愁》诗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前后四次重复,这样有什么好处? 4、《乡愁》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诵读时应如何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 3、指导学生寻找背诵思路,快速背诵课文 有感情地朗诵(比赛) 四、拓展阅读 赏析其它乡愁诗,如:席慕容的诗《乡愁》、舒兰的《乡色酒》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选择自已最拿手的方式来演绎这首诗(读诗、唱诗、讲诗、问诗)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朗读时把握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盼望的感情变化,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理解“残损的手掌抚摸广大土地”这一想像在全诗中的线索作用及由此产生的丰富的想像。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把握诗歌的内涵。 2、适当介绍戴望舒写作这首诗的背景(被捕狱中)。 3、指导学生找一找诗的线索、找一找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词语。 [参考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将这首诗分成二个部分,并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2、两部分是如何构成鲜明的对比? 3、如何理解诗人有”残损的手掌抚摸“广大土地”? 4、举例说明诗人在想像中充分融入多种感觉经验有什么好处? 5、诗人“用残损的手牚”“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按怎样的顺序展开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6、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的含义。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 四、拓展阅读 戴望舒《狱中题壁》、闻一多《七子之歌》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这首诗中,当诗人表达心中的爱和希望之情时往往用一些语积极的、暖色调的修饰词语,当表达内心深处的恨与愁怅时多用消极的、冷 色调的修饰词语,从而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请你学习这种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抒写一种感情(如“思念”、“欢喜”等)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诗歌感情(“我”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深沉而悲痛、舒缓、低沉 ); 2、朦胧诗的写作特点(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曲折委婉地抒情 )。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把握诗歌的内涵,可以个别读,男女生对读。 2、联系九年级上册学过的《星星变奏曲》来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引导阅读一些“朦胧诗派”的诗作,培养兴趣 [参考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尝试用“/”和“·”标出节奏和重音。 2、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了?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3、朦胧诗的特点就是曲折委婉的抒情,这首诗哪些地方体现这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男女生各读一节) 四、拓展阅读 其它朦胧诗作,如舒婷《馈赠》、《致橡树》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诗人通过“老水牛”“矿灯”“稻穗”等众多具体事物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具有美的意境。请你模仿本诗,创造其它的事物,构成相应的意境,仿写其中一节 。 4 、外国诗两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莱蒙托夫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情。学习诗人在流动、变幻中描写景物和民俗,融复杂感情于丰富意象的独特写法。 2、体会休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意识和对自己黑人种族的自豪感。了解诗意象高度凝炼(河流),表意深刻的特点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通过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俄罗斯风情,帮助理解诗人对草原、森林、河流、乡间小路的灯光、暮色中的白桦涌起的情思; 3、结合两位诗人各自的国家和种族特点来帮助理解。 [参考教案] 祖 国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祖国》一诗第一部分和二、三部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第二节诗和第三节诗作者分别提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情调有怎样的区别? 3、《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请你结合对二、三两节诗的理解,举例说明。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男女生各读一节) 四、拓展阅读 《休斯诗选》,如《三月的河 》、《云》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话题:故乡文明的思绪 体裁:诗 内容:可从良渚文化、塘栖古桥等想开去 [参考教案] 黑人谈河流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黑人谈河流》这首诗中,休斯把黑人的形象与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奴隶 的形象联系起来,而使诗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更能震动人心;诗中“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对自身历史的追溯,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如何理解诗中的“我”? 3、第三节诗的主体四个句子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4、根据下列提示找出相应句子: (1)表现黑人种族历史悠久: (2)写河流中有黑人的劳绩: (3)写河流中有黑人的希望: 5、朗读《黑人谈河流》可以体会到诗人哪些的思想情感?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男女生对读) 四、拓展阅读 《莱蒙托夫诗选》,如《帆》、《云》、《剑》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比较赏析《祖国》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有感情朗读两首诗),把得到的感受写成300~400字的短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脚踏一方土 [活动建议] 1、三项活动(看看我们的土地/讲讲土地的故事/谈谈土地的含义)任选一项,根据选择结果,组成活动小组,尽量使三项活动都有选择。活动过程中,要满怀土地的崇拜、热爱之情。 2、 活动准备周期在二周以上,在一单元学习之前提前布置活动:学生查资料、作采访、观察、思考等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多层面地认识土地母亲,了解现实层面(历史、现状)的土地,了解意义层面的土地(文学作品、人的文化心理)。 2、通过搜集资料、观察现状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国土资源状况,发现土地使用中的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口语交流或书面写作等)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附:参考展示方式 [活动准备]: 1、争取音乐老师的帮助,事先教唱《生我养我的土地》(祖海演唱)有关土地的歌曲。 2、将活动中搜集或制作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等资料(有关土地的成语、故事、传说,现状资料及图片等)事先自编成小报,进行现场交流。也可将活动中搜集到绘画、摄影作品或自己拍摄的照片在教室开劈板报专栏。 3、可请土管所的领导或工作人员宣讲土地、讲家乡土地资源。 4、选出二名主持人。 [活动安排]: 一、合唱:《生我养我的土地》 二、展示活动: 讲:讲我所知道的历史的土地改革;讲历史的及现实的保护土地的故事;讲我所掌握的现实的土地资源及使用现状及感想(配合课件) 唱:颂诗、唱歌 看:看收集的资料、图片、摄影 听:土管员作家乡土资资源状况、土地法 三、合唱《生唱生我养我的土地》结果 展示二:班际(全年级)新诗朗颂比赛 形式:课外阅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新诗 班级选拨(全员参与) 参加年级比赛(闭路电视实播) 准备:评分表、评委(年级组教师、各班学生评委) 附:学生所选诗歌举例: 《七子之歌》、《黄河颂》、《雨巷》 《地之子》、《旅思》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