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上)      ★★★ 【字体: 】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0:05:34   点击数:[]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学生预习: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读《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向学生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不要求写诗)。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样上课好不好?请谈谈个人的看法和理由。(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二、研读《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一)、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二)、导入新词: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接下来,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三)、欣赏《水调歌头》: 
    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学生读书下注释。 
(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知名朗读(可多位,学生互评后,教师点评) 
(4)、全班齐读,加深感知。 
    3、疏通全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请学生将注释自主整理在课本或笔记本上。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明确: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学生能在文中指出即可。) 
(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各抒己见。) 
(7)、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4、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5、音乐欣赏: 
(1) 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 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6、自主总结: 
(1)整理本词学习思路; 
(2)自主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研读《我的思念是圆的----现代  艾青》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1、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2、以小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朗读这首诗歌(学生互评)。 

3、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5、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三)、拓展作业: 

课后收集一些借月亮或其他景物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文,并说说你选择此文的理由(即简要评析)。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词; 
    2、《训练册》 

3、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五、教后反思: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我的信念(网友来稿)

  • 下一篇文章:《济南的冬天》又一篇教学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