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 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 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课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 分析: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 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开端) 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极其 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 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 (发展和高潮) 又可分六个层次: 第一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做出第一次判定: 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二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 做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原告”讹诈。 第三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 做出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贱胚子”“原告”受了害, 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 做出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 狗送到将军家去。“原告”受斥责。 第五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 没有这样的狗”;做出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 “弄死算了”。 第六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 狗”;做出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 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结局) 2.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本文反映了 怎样的社会意义? 分析: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 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 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 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是作者塑造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3.讨论“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分析:“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 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脱”、“穿”军大衣的细节,既表明了奥楚蔑洛夫借此为 自己的变色争取时间,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又揭示了他 看风使舵的狡猾的内心。 4.作者怎样用对话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对老百姓的话,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大耍威风、欺下凌 弱的性格特点。如: “我绝不轻易放过……”“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我要拿 点颜色出来”“混蛋”“猪崽子” (2)对上司说的话,表现他奴颜媚骨、趋炎附势的性格特 点。如: “这是他老人家的……”“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娇贵”“伶俐”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