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      ★★★ 【字体: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56:44   点击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点评


本教案简洁、明晰,在设计中紧紧抓住诗歌这种体裁特点,采用朗读教学法,在朗读中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在朗读中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这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合作完成的。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而老师只起引路、搭桥、鼓励作用。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反思的活动,也体现了新课程密切联系生活,启迪学生思维的特点。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口语交际--劝告(苏教版七年级下)

  • 下一篇文章:《陌上桑》教学设计4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
  •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 ››在山的那一边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
  • ››在山的那边(网友来稿)
  • ››在山的那边2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合案...
  • ››在山的那边3
  •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新课标)
  • ››在山的那边4
  • ››在山的那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