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课文说明      ★★★ 【字体: 】  
《十三岁的际遇》课文说明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45:30   点击数:[]    

   一、就结构和行文而言,这篇散文有它的特点。有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比较讲求章法,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有的散文,只是围绕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散文却不同,它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求。

   这篇散文的开头写道,“我”七岁时看到北大的湖光塔影的照片,内心“悄悄升起”了“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之情,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以后写到北大图书馆。作者之所以把图书馆作为学习生活的重点内容来描述,是因为把图书馆看作知识的象征。上北大,就是为了要掌握知识,探寻未涉足过的世界。北大之所以引起“我”的“惊奇、喜悦、感动”之情,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因此,“我”对北大的这种特有的感情,在对图书馆的描述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接着从写图书馆到写人。写人又分为写同学、老师和“我”。写同学对知识和人生的探索,蓬勃的朝气、横溢的才华、敏锐的思想,写老师的治学、为人、育才,写“我”两年来的充实时光。北大人是北大的主体,作者在对北大人的描写中,充分抒发了自己的“惊奇、喜悦、感动”的感情。文章又以诗歌述志,写到由留恋北大转入到想离开北大,由想离开北大转到抒发对北大的感激之情。最后以暮年归来,再“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的梦幻结束全文,流露了“我”对“湖光塔影”的无限深情,并与开头呼应。

   作者把文章分作三个部分,以空行为标志。第一部分是概括描写自己与北大的关系,抒发对北大的感情;第二部分重点写图书馆与北大人,进一步抒发对北大的感情;第三部分一唱三叹,强调自己与北大血肉相连的关系,突出对北大的深情。

   二、这篇散文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样便于抒发感情,也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但有时用第三人称,比如第四段,写“我”在两年后回顾两年前的自己。这就突破了“我”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时间由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一下就挪到了两年前,把空间由“三十五楼下”移到了“结冰的湖面上”。这种写法类似电影画面上的意识流,使文章显得变化多姿。

   本文有时用第二人称。比如第五段,一连用了三个“你”,这三个“你”所代表的被叙述者的对象,还是“我”。这样写,“我”似乎变成了两个人:一个扮演问话者,一个扮演被问者,这方法比自问自答显得生动活泼,能加深读者印象。

   三、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用词丰富,比喻迭出。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与船工,都十分恰当。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是与“不系之舟”相关联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绿阴”是两岸诱人的景色,“宁静的港湾”是“不系之舟”前进中的“避风港”。

   然而,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优美,而更在那由作者个性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阅读本文,我们应该留心:作者怎样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地结构和安排语句,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我们留心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深细地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即作者对北大的特殊感悟。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片段及评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十三岁的际遇》课文说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十三岁的际遇》课文说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设计
  •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5
  •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3
  • ››《十三岁的际遇》课文说明
  • ››《十三岁的际遇》有关资料:童年琐...
  •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2
  • ››《十三岁的际遇 》教学设计 (教师中...
  •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4
  • ››《十三岁的际遇》练习
  •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