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26为学(第一课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39:40 点击数:[] ![]() |
|||||
26为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文言文。 2.理解句义文义并积累文言词汇 2.教育学生立志明白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1 2 教学难点:目标2 预习指导: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逮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要求就学生求学是否有难易之分这个观点发表意见,结合课前三分钟,创设情境,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就刚才学生的意见(不管是正面意见还是反面意见)不作质评,要求学生读《为学》这篇课文从中找答案。(板书) 三、朗读训练。 1.朗读指导: A、文言文要反复朗读;B、诵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 破句;二是“推究文理的读法”,旨以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的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三种是诵读的三个层次、三种境界。朗读课文要循序渐进,力求达到第三种境界。 2.教师范读,学生自已尝试读一次。(要求优生以高要求读) 四、疏通课文一二段: 1.要求学生对课文字、词、句质疑提问,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答。 2.请一较好的翻译,由学生评价翻译质量并纠错。 3.让一较差的翻译。 备用难字: 之:指天下事,可不译。人之为学的“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学之的“之”指学问,可不译。 昏:愚笨。旦旦而学之:而,表修饰,相当于“地”。久而不怠焉:而,表顺接,可不泽。怠;松懈。焉:语气词。迄乎成:乎,于,到。而亦不知:而,表顺接,可不泽。屏弃而不用:而,表并列,并且。无以异:没有什么不同。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4.背诵指导: 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背诵的方法来背诵的方法来背诵一二段: 先自由朗读一次,再集体朗读一次,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语集体试背一次,自由试背一次,再找几个优生背。 5.课堂讨论: 由一二段的内容尤其是第二段的内容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举手发言,不拘对错,有理即可。鼓励说话。 学生之间可以争论反驳。 参考意见:事在人为,要想成功关键在于是不是要立下志向,努力进取。 五、布置作业: A类:背诵课文一二段 ;试翻译课文其余部分以备检查。 B类:默写课文一二段。 [说课精要]本节课主要在解决字词句义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心进行思想教育,主要要求学生动口。背诵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26为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文言文。 2.理解句义文义并积累文言词汇 2.教育学生立志明白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1 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结合课前三分钟,要求演讲者举例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2.教师过渡:我们在说明自己的观点时,常常要举一些事例进行证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为学》 这篇课文,看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证明的。 二、理解三四段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三四段: 一男生读三段,一女生读四段 2.教师讲解几个难字词: 3.学生试自己翻译课文,遇到不明白的提出疑问,由知道的学生或老师解答: 4.抽查二同学各译一段,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 5.指导背诵: 同上节课,要求抓住关键词、对比排比的句式找规律背诵 先学生自己试背,再集体试背,后抽查三个人背。 三、讨论几个问题: 1.个别回答: A.为什么天资愚笨平庸聪明敏捷不是固定不变的?( 因为如果一个人天资愚笨,才能平庸,但不停地学习,久而久之就学成了,如果一个人天资聪明,才能敏捷但不去学习,他跟天资愚笨,才能平庸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说天资思笨、平庸、聪明、敏捷会互相转化。) B.用一句话归纳本文作者的观点。(事在人为或主观努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 2.自由发言: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谈做学问的问题,为什么要从“天下事”谈起呢?(这是从一般到个别,由一个普遍真理推导出本文论点,合乎逻辑推理。) 3.书面完成,抽查交流: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100字以上,要有理有据,由课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来答)要点:围绕事在人为的道理来说。 四、小结 五、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题(在作文本上)。 B.《掌握语文》P66 1-8 [说课精要]本节课主要在解决字词句义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心进行思想教育,其中的写作尤其重要。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