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七颗钻石》教案5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38:59 点击数:[] ![]() |
|||||
二十三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一、解童话的特点及教育意义; 二、爱心的神奇力量; 三、 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领会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教学方法 读――议――想――接 教学用具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曾经读过童话吗?既然大家读过这么多的童话,那童话作为一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畅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 65第二题并补充有关资料。投影显示)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篇幅可长可短,要求用接近儿童的口吻、心理去描写故事,可采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静夜,当我们仰望星空,在那北方有七颗很亮的星,它们排成斗形,像七颗钻石,指示着北方。关于这七颗星在遥远的俄罗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就请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讲一讲。(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投影显示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1.对于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了解多少呢?(学生出示课外查找的材料,教师结合课本注解一予以总结,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 65第二题)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握字音,读出感情。 干涸 焦渴 舔 唾沫 清澈(投影显示,提示学生注意以上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 3.本文非常简短,大家读过之后,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其复述一遍呢?(学生讨论后,选派代表复述,并由学生做简评) 4.现在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为什么要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学生稍做讨论,教师适当引导。投影显示) 爱心表现: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神奇的“变”1.变成水; 2.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2.变得端端正正; 3.母亲对女儿的爱; 3.变成银的; 4.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4.变成金的; 5.变出七颗大钻石。 变的原因:爱心的巨大作用(让水) 5.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歌颂小姑娘纯洁的爱心。(学生自由回答,体现爱心即可) 6.课文的结尾作者意在表达怎样的美好愿望?(学生自由讨论) 作者表达了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7.(1)闭上眼睛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2)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练习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结:本节课我们听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又知道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在童话中我们看到了小姑娘爱心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被那神奇的想象吸引到梦幻的世界。希望我们人人都有一颗爱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基础训练P65第五题。 附板书设计 二十三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爱心表现: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神奇的“变”1.变成水; 2.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2.变得端端正正; 3.母亲对女儿的爱; 3.变成银的; 4.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4.变成金的 ; 5.变出七颗大钻石。 变的原因:爱心的巨大作用(让水)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