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      ★★★ 【字体: 】  
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28:50   点击数:[]    

二十一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2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
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
精神。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
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消息报道主
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
人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准
确、简明、概括性强;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讲解: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
  要求:了解作者。  
三、自主学习
    师:一条新闻,通常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
分,根据情况有时可省略导语、背景或结语。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
江战役取得初步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
    1.认真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
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3.借助课文注释,了解新闻这种文体。
    4.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并思考划分依据。
    5.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与“敌
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6.本文导语部分,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只用了两句话就及时、准确地对事
I情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可就关键词语作一下分析。
    7.导语前面的消息头起什么作用?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四、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五、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较为要塞歼灭溃退锐不可当荻港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并思考划分依据。
    明确:(从“新华社”到“渡江区域”是第一部分,即“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
利成功。从“20日夜起”到篇末是第二部分,即“主体”部分,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的经
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主体部分又分为三层。从"20日夜起”到“已
渡过30万人”是第一层,写出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从“21日下
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是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从“汤恩伯
认为”到篇末是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3.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与“敌
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明确:(与“渡”有关的词语:“冲破”“渡至”“渡过”“渡完”等均是。)
    (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写我方的有“歼灭”“击溃”‘‘控制-,’“封锁”
“切断”等;写敌方的有“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微弱”“泄气”“毫无作用”
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文导语部分,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只用了两句话就及时、准确地对事
情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就关键词语作一下分析。
    明确:(第一句话,既报道了我军之强大,“百万大军”.又点出了战线之长,
“1000余华里”。“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写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第二句话中的“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广大,又洋溢着胜利的豪情,同时又是对
“1000余华里”战线的具体说明。) 
  5.导语前面的消息头起什么作用?   
    明确:(消息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
及时。)  ’
    6.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
生在全班交流。)
  7.重点研讨课文主体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
排材料的?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②中路、西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
安排?
    ③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
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④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准确鲜明。采用讨论的形式,由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
加以分析。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
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
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
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②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教
师简略交待《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
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③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与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
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
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
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
完全正确的。至于其后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
    ④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准确鲜明。)   
六、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
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七、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八、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一、特征: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二、结构:标题  导语  主体背景  结语
三、语言:准确  鲜明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2.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2.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基本了解了新闻的特点,本节课引导学生阅读文章,
了解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全过程,体会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在此基础
上引导学生与上篇文章作比较阅读,从而进一步理解新闻的特点。安排一课时。
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
    1997每7月1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离开了祖国100多年的香港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就是报道这件激动人心振
奋国威的事件的。(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师:这篇新闻全面生动地报道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的全
过程,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
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
重点讲了什幺?
    4.拓宽思维,比较阅读。
    要求:根据新闻特点,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
式在港隆重举行》两篇课文作较为全面地比较分析。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2。)
    沧桑噙媒体瞩目嘉宾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
重点讲了什幺?
    明确:(标题浓缩了所要报道的事实,简洁明了,鲜明醒目,“中英香港政权交接
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是个主谓短语。隆重,即是盛大庄重。“隆重”一词与“政权交
接”的语体色彩一致,表明了交接仪式的氛围,体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中华民族
史册的盛事。)    ’
    (导语:第l~5段,点明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
    主体:第6—25段,具体叙述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
    查尔斯王子的讲话。    、
    重点叙述降旗、升旗仪式。(特写。)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重点。)
    结语:第26—29段,交代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
的人数。)(作必要的交代,使报道事实完整。)
,  3.拓宽思维,比较阅读。  
    要求:根据新闻特点,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府交接仪
式在港隆重举行》这两篇课文作较为全面地比较分析。
    明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及时鼓励,多肯定,在谈话中归纳出答案。)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
生在全班交流。)   
  5.重点研讨课文第3—5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3。)
  ①“这是中华民族长期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这句
话的作用是什么?
    ②第4自然段中转引了江泽民主席讲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⑨第5自然段中两个“传向”呼应上文的——一词,高度概括了在国内外的
影响。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指出这个“瞬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②着重说明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   
    ③举世瞩目。)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
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板书设计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导语: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两个“这是”,两个“传向”。
    主体:叙述交接仪式的全过程。
    结语:出席仪式的其他成员及各国记者人数。
    (时效性真实性  简明性)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2

  • 下一篇文章:第4课紫藤萝瀑布教案(新课标)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