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27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28:40 点击数:[] ![]() |
||||||||
皇帝的新装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咱们上星期学习过一篇课文《七颗钻石》,大家还记得它的体裁吗?谈一谈读过的童话。导入《皇帝的新装》。 二、作者介绍 作者安徒生是十九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比如他的《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名篇。他的童话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爱,对统治者的恨;对黑暗的揭露,对光明的追求。因此他的童话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三、 解决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1. 称赞()称职()称杆()A.chèn B.chēng C.chèng 2.差使()差错()差不多()参差()A.chā B.chà C.chāi D.cī 4.圈定()猪圈() A.juàn B.quān 5.关系()系上() A.jì B.xì “御聘”字型 四、精读课文 1、童话并不直接说明一个道理,而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和恶。我们这篇文章是怎样揭示生活的美与丑、真与假的呢?通过怎样的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呢?分别在方框处填上不同的词。 [明确]:“爱—做—看—穿—揭”,全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他们的性格特征。 1.皇帝 2.骗子 5.小孩 4.皇帝 新 装 3.君臣 2、文章进行分段。 通过线索,结合记叙文分段的特点,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段。 一(1)皇帝爱新装[故事的引子] 二(2-4)骗子“做”新装[故事的开端] 三(5-22)君臣看新装[故事的发展] 四(23-32)游行穿新装[故事的高潮] 五(33-36)揭穿假新装[故事的结局] 3、分析第一部分(1) 提问。故事中的皇帝有什么特别的嗜好?(爱新装。)爱到什么积度?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总是。)生活中爱一种东西真能达到这种程度吗?(不能。)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从哪些方面夸张?(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皇帝是一国之主,却不理朝政,不关心国家大事,沉溺于“新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昏庸、荒唐、不称职等。)总结:这样的皇帝落入骗子的圈套也就不足为怪了。 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故事的开端、引子,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找出为下文埋伏笔的地方。(除非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4、讲析第二部分(2-4) 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首先让我们来看荒唐的骗局的制造者两个骗子的狡猾之处。他们为什么说能织出“最美丽的布?”(因为皇帝喜欢,投皇帝所好。)为什么说做出的衣服有一种奇怪的特性?(这是骗子最狡猾的地方,因为他们知道①愚蠢的皇帝肯定愿意用最简单的办法来分辨是非,以巩固统治。②所有的人都不会承认自己的愚蠢。真可谓一箭双雕。果然,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不落入他的圈套,以下种种奇妙的想象都是由“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引出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关键的作用。) 5、讲析第三部分(5-18) 看新装一共有几次?分别是哪些人?先看大臣们看新装的过程。 请两位同学把有关老大臣及官员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读一遍 老大臣、官员都没有看到布,为什么嘴里却极力称赞并不存在的布,找出最能解释原因的描写并简单分析。 老大臣:“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官员:“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老大臣、官员看新装时的心理描写有什么相同之处?(都经历了惊、怕、赞的过程。)描写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写老大臣一再写眼睛睁得怎样大,写其心理多用悲叹的语气,语言突出衰朽的特点,写官员没有动作描写,写其心理活动用不肯定的语气,突出其狡猾。) 文中提到老大臣、官员,用了以下褒义词,“诚实”“有理智”“称职”“善良”,特别是多次提到“诚实”,用意是什么?真的是在赞扬吗?(讽刺。他们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欺骗皇帝——不诚实、不称职;他们为虎作伥——不善良;他们在皇帝面前奴颜卑膝——不高贵;他们的理智就是用来保全自己利益,又是多么自私。) 同学们不妨想一想,老大臣、官员的“诚实”、“理智”、“称职”都是谁认为的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位皇帝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5节: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作者不留痕迹,不露声色地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可笑,他们自以为聪明,口是心非,自欺欺人,原因就是一个“怕”字。怕丢了权势(,怕丢了性命,而这样做又恰恰表现了他们的愚蠢至极,虚荣透顶,骗子的骗术的得逞,又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讲析第三(19-22)、四、五部分(23-36) 分析皇帝看新装的心理、语言描写 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与结局,皇帝及其大臣的愚蠢、可笑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分角色朗读23-36小节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荒唐、可笑推向极致,最后干脆让皇帝脱光衣服当众出丑。至此,叫学生看课本的插图,使荒诞的场面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在学生情绪进入高潮时,提出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1) 皇帝心里有些发抖,却摆出更加骄傲的神气,为什么? (2) 出丑的是不是只有皇帝一个人? (3) 作者为什么叫一个孩子说出真话? 讨论明确 ①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着头皮,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②不是。还有大臣、民众。 ③ 只有未涉人世,纯洁天真的儿童,才能无忌地直言真实,说出真相,表现了作者对未来世界的希望和信心,也告诉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无私无畏。 7、总结。 一句话总结全文,指出当时社会风气的问题。 他们首先考虑了自己,也就是一个“私”字作怪。如果他们没有私心,不考虑自己,他们就不会这样做了。正因为他们都有私心,都把个人利益放在了首位,怕这怕那,于是就上了当,受了骗,说了假话。正因为那个小孩没有私心,没有顾虑,就什么也不怕,说出了真话。 皇帝、官员和百姓上当受骗,是因为他们都有私心;而那个小孩不上当受骗,是因为他无私。这说明私心和虚伪往往会使人变得十分愚蠢,揭示本文的中心。 这篇童话以讽刺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把他们的愚蠢、卑鄙、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掏出来示众。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浪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写作特点的总结:对比、夸张、讽刺、想象 五、想象能力训练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本文很好地运用了想象,同时也给我们留了很多想象空间。下面,就让我们运用想象,为故事“添枝加叶。”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________________(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________________(想象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4)皇帝看新装后,回到宫里________________(想象一下,皇帝想什么,做了什么?)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