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十则》教案设计3      ★★★ 【字体: 】  
《十则》教案设计3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19:22   点击数:[]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

八、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2.背诵全文。 B类

    3.默写全文。C类

  [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4.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检查复习

    朗读全文。

    二、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三、翻译课文6-10则

   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六、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七、背诵指导:

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八、作业

A    1.课后练习三、四题。B 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学以致用,本课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点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3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七年级风筝

  • 下一篇文章:《木兰诗》教案2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十则》教案设计3”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十则》教案设计3”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十则》第一课时说课稿
  • ››《十则》教案设计3
  • ››《十则》教案设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