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古代诗词曲五首      ★★★ 【字体: 】  
古代诗词曲五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57:22   点击数:[]    




授课人: 李 哲(深圳市海滨中学)
教学目的:(1)古代诗词表达的情感。
         (2)品味字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诗中流露的情感
教学难点:诗的鉴赏
教    具:幻灯片、投影仪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宋词、元曲,明   清小说,作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受到人们深深的喜爱。
  (2)我国古代诗、词、曲三种体裁,习惯统称为古代诗歌。古诗从形式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3)学生朗读以前学过的绝句、律诗、如:李白《秋
     蒲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 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作者简介:王勃,初唐四杰(扬炯、卢照邻、骆宾王)。
      2、对比阅读:用《谓城曲》与本诗比较,试看感情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
     3、内容分析: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上任之地,暗示虽远犹近。
          颔联:用两人相同的处境来宽慰朋友。
          颈联:跳过眼前的离别而叙述别后的思绪。
          尾联:又回到送别,诗人豁达地宽解友人,大丈夫            
          应志在四方,注重功名,不要象多情的男女那
          样在分路口哭哭啼啼。
    
4、讨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好在哪里?为何成为千古名句?
   明确: 好就好在它一洗过去送别诗中那种黯然消魂的情调而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正是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三、赏析《望天门山》
    (一) 作者简介
     (二) ⒈朗读、让学生画诗的内容。
       ⒉提问:《望天门山》的望字是站在什么地方望的呢?为什么?
     明确:在行船上较为适当,因为“出”字写出了山行的动感。山不可以动、那么只有船在动,船向山驶去,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仿佛是天门山迎面而来。化山静为动。
 (三)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往往是最少的字来表达丰富的意境。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南绿草如茵、一片葱茏的勃勃  生机。请同学们举例本诗除了出字之外还有哪些字用得好?
(1)断字:诗人想象天门山原来为一体,后来被江水冲断了,想 象中写出了长江水势的浩大。
  (2)回字:碧绿的江水向东奔腾而来,突然遇到天门山的阻遇,于是浪  花飞溅,江水回旋,波涛汹涌澎湃,既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壮,又写出了江水回旋激荡的壮丽风光。
三、 赏析最后一句:写远景还是近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写远景。因为孤帆写只见帆影不见船身,可见其远。
        日边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太阳就在水面一般。修辞               (借代)。
五、请同学描绘最后一句的意境。
    一片白帆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漫漫驶来。
六、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那么画面上出现了那些颜色,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青山、流水、白帆、红日。描绘了长江雄壮秀丽的风光,
        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练习二、三。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

  • 下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练习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古代诗词曲五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古代诗词曲五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古代诗词曲五首2
  • ››古代诗词曲四首
  • ››古代诗词五首(教师中心稿)
  • ››古代诗词曲五首
  • ››古代诗词五首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