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20口技(七年级人教版)      ★★★ 【字体: 】  
20口技(七年级人教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53:16   点击数:[]    

20口技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

    2.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4.让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l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初一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缺乏语感,因而积累一些古汉语字词是很有必要的。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只有像滚雪球似的不断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去阅读其他的文言文。故确立教学目标一。

    语文教学要“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文言文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就有了那个时期的语言表述习惯,因而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让学生自读、通读、熟读,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句式,感受古人写作语言的简约、烘托技法的巧妙。一来提高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二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故确立教学目标二、三。

    “口技”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曲艺。学习本文,能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能激发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审芙观。故确立教学目标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难点:学习文章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法。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录像资料,发现、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做口技练习。教师准备《洛桑学艺》光碟一张。设计思路

    1.以“表演激趣——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迁移拓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注重提倡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难和培养学生互相切磋的团结合作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

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感,以此为切人口,理解文意,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竞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录像的形象性、直观性渲染了气氛,能一下子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教师适时的引导,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二、诵读课文

    1.初读,教师安排学生课外预习。

    (1)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的音、形、义。  

    (2)反复阅读,根据文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课内朗读。

    (1)听读:教师范读,朗读过程中设“陷阱”(故意读错。),学生在教师朗读过程中挑错误,加以改正。

    (2)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断句。

    (3)选读:小组推选代表读,其他同学评议。

    (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的量不多,通过反复的读、形式多样的读,培养朗读文言文的语感。)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组内讨论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然后全班交流,疏通文意。    一

    2.思考: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    .    .

    (教师点拔,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词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讨论归纳。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故事情节:梦中惊醒一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学习字词,疏通文意。主要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让他们在相互质疑解难的过程中培养动脑的习惯,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适当的点拨,可让师生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的火花,这体现了教学中的活动原理及新课标自主合作的学习理念。)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以下内容:   

    1.当我们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明确:

    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

    表演者: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

    观众:看表演的反应。    。

    学生组内合作探究,并完成板书提纲,然后投影在班内展示,教师做的可供最后参考。     

附:表演内容: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表演道具:·桌·椅·抚尺

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表演精彩

    2.品味思考。

    (1)文中多次描写观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侧面描写,烘托技艺高妙。)

    (2)开头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不是。首尾呼应,强调道具简单,突出技艺高超。)

    (学生在表演互动中,激活了思维的灵感,在互相帮助中,培养了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学习进行板书设计,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迁移拓展,写作训练    ,

    模仿文章的写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幕场景,不超过100字。(此环节视时间,如不够就作为课外作业。)   

    (“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这道写作训练题,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活学活用,并举一反三。这就达到一堂课的目的:学生学到亍什么,学会了什么。)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新课标)

  • 下一篇文章:《马的世界》综合活动课教案10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20口技(七年级人教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20口技(七年级人教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20口技(七年级人教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