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51:27 点击数:[] ![]() |
||||||
课 时 计 划
2005年 上 期 总第( )课时
课题: 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教学方法: 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带着问题朗读 上节课已经有人谈到喜欢这首诗,喜欢它的朦朦胧胧,喜欢它的忧郁。读这首诗,看看作者因为什么而忧郁?哪些句子、哪些画面让人感觉到这种情绪? 答案提示: 因为要“选择”一条路,诗人担心选错。 第三小节,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2、通过朗读,大家发现,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答案提示: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再朗读一遍,看看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4、《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5、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小草—— 梅花—— 青松—— 荷花—— 6、象征与比喻在诗(文)中的区别。 六、学生准备、交流并朗诵两位诗人的其它诗作,简单说说理由。 七、总结: “这堂课,我学习到了……” “我很赞成……的观点,因为……”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由学生按以上句式来完成,老师点评。 八、 布置作业: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摘抄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对“路”的精彩描写的句子3例,并标明出处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