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册《为 学》      ★★★ 【字体: 】  
第一册《为 学》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46:11   点击数:[]    

为 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以事喻理和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2. 初步学会阅读以事喻理的浅显文言文。
3. 感受“事在人为”的正确性和力行不懈的重要性。
4. 掌握蜀、鄙、恃、僧、钵等五字。
二、教学设想
1. 就议论文角度而言,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学生是容易接受的,困难的是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第一课时着重在文言词句的熟悉理解,即读通课文,第二课时讨论以事喻理的写法。
2. 教学重点:以事喻理的写法。
3. 教学难点:事理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4.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训练。
5. 教学进度:二教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读通课文,理解大概内容,划分段落。
二、教学过程
1.简介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彭端淑,清代人,进士出身,早年做官,后来讲学,著有《白鹤堂集》。课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学习而写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编者删去。
2.投影习题。检查预习的注音和释义。
3.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注意注音语气和语调。(教师对几句设句和反问句有目的地重读。)
4.学生跟读、齐读全文。
5.讨论。
(1)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明确: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论点。第二部分用蜀鄙贫富二僧东朝南海的故事来论证论点,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论点是哪句话?为什么是这句话?
明确:人之为学难易,关键在于“学”与“不学”。虽则开头一句话是讲“天下事”,但全文围绕的中心是“为学”。第一句话是引文。
6.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准备口述第二部分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以事喻理的写法。
2.落实课文字句。
二、教学过程
1.提问:《为学》一文的论点是什么?
2. 论点是由第二部分的二个故事来证明的,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白话文口译)
设想: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检查鄙、语、之、恃、去、顾等字的掌握情况。
3.讨论。
(1)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吗?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明确:不容易。“不知几千里也”,“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等词句看出。
(2)穷和尚去南海为什么能成功?是条件充备吗?从哪些词句上看出?
明确:凭着他坚强的信念,主观的努力,“为之”的结果。从“贫”“还”等词中体现。
(3)富者对贫者去南海之事态度前后有变化,有哪些变化?从哪些字句上看出?
明确:开始是疑问:“子何侍而往?”
中间是轻视:“子何恃而往!”
最后是惭愧:“富者有惭色”。
(4)光写一个穷和尚也能证明论点,文章写一穷一富两个和尚,有什么好处?
明确:一正一反对比,更能证明论点:事在人为。条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会成功;反之条件好,不付诸行动只是空想,到头来一事无成。
设想:落实字句,理解事与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统一。
4. 齐读第三部分,思考:第l句什么意思?潜在含义是什么?第2句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式?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l句总结前文。其含义是,天下事的难易在于主观努力如何,不在乎条件的优劣。第2句照应一、二两部分,得出“人贵立志”的结论。
5.学生齐读全文,再背诵。
6.课堂小结。
(1) 比较《谈骨气》,明确议论文三步法的基本结构。
(2) 借事喻理的写法。
7. 作业。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绿色蝈蝈》教学设计7

  • 下一篇文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第一册《为 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第一册《为 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第一册《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评价...
  • ››第一册《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教学实...
  • ››第一册《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 ››第一册《口耳木》教学实录与评析
  • ››第一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第一册《错误》教案
  • ››第一册《花未眠》教案
  • ››第一册《古代英雄的石像》
  • ››第一册《寓言三则》
  • ››第一册《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