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语文教案-繁星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43:22 点击数:[] ![]() |
|||||
繁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按时间顺序的写法。 2、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3、根据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写作、口述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合作探求课文的内容及其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1、教师: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 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b.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 制投影片。 2、学生: (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熟读课文第三段。 (3)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简述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以普通话流利的朗读课文,从而检查学生课前是否阅读了课文。 2、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3、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 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第一段): 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 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 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 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 参考意见: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意见: 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文第三段: a.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b.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c.理清思路: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 (1—4句) (5—8句) (9—10句) d.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a.“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b.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 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 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可参看课本第21,22课的写法)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内容及方式: 围绕星空这一话题进行写作与口述实践活动。 二、课前准备: 1、教师督促学生切实完成前一课时作业,了解掌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情况。 2、为本课时活动取名——“争当星空知识之星”。 3、制作“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作为奖品。 三、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5分钟) 2、学生修改并熟悉自己准备的材料,也可互相修改提意见。(5分钟) 3、分四人组交流发言。 4、全班交流(自荐,小组推荐均可)(20分钟) 5、学生评选出参加班级做交流的最佳人选并说说理由。(人选可控制在2~3人,酌情而定) 6、当选人授予“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 (5、6两项 5分钟) 7、教师搜集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并推荐大家阅读。 四、作业: 1、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后始知深”,强调的是“心中悟”,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悟”的认识。 2、读巴金的《星》,思考问题:作者由眼前的星空景色联想到了哪些人生的感悟?
星 巴 金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天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对蓝空的星星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天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的舞台上,我看到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星,他的眼睛润湿了。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