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1为你打开一扇门(苏教版)学习辅导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41:22 点击数:[] ![]() |
|||||
1为你打开一扇门 1.正确书写、读准、理解、运用下列词语: 浏览无聊徘徊诠释缩影 憧憬裨益潜移默化 危言耸听野蛮 广袤 斑斓 瞬间 跌宕 情不自禁 遮掩 真谛敲门砖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课文中比喻的手法及比喻 句。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文学的想法,体会文学对人的作 用。 4.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精彩语段最好能够背诵。 【情境探究】 1.怎样理解“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 作者用通俗、形象、新颖的比喻设其文题,并在前三个自然段中表述其“门”,顺理成章地引入本文的话题——文学之门。作者把开门的过程提炼为“求知和阅世”,应该说这是学习的全过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讲的主要是“阅世”。把“阅世”当做一种知识,往往是被人们所忽视的,人们更看重书斋里课本上的求知,阅世的收获往往是课本所学不到的。应该说二者并重,缺一不可,没有书本求知的基础,你的阅世是肤浅的,生活、社会这本大书你是无法看得懂的;如果你仅就书本而求知,你很可能是书呆子,或者如同纸上谈兵的赵括。新课程标准强调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就是求知和阅世的紧密结合。 2·“我曾经写过一段文字,题目是‘致文学’。这段文字,是我和文学的对话,表达了我对文学的一些想法。”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对文学的想法? 回答此题的难度是提炼主要内容,压缩多余的文字水分。严格来说,这部分文字可以称 其对文学的想法,是对第四部分的进一步诠释,是用拟人的手法说明文学的表现形式、文学 对于人的作用、文学的无穷魅力。而且段与段之间并不是截然的不同。可以根据内容用自己 的话概括,也可以摘取最主要的话来回答。概括基本如下:文学可以描绘一切美妙的事物,足不出户尽可游历其中;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人生悲、喜剧;将时间凝聚于书页之中;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声音,书籍是人类的朋友。 3.怎样理解“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这句话是紧承上一句的对比,是用拟人的手法、童话的形式来说明学习的动机。学习动 机不纯,将不被“门”所接纳。其实学习成绩的优劣,与品德的高尚卑鄙没有关系,卑鄙者 学习好者大有人在,只不过不是可红可黑而已。我们只能这样理解作者的意图:学习要下功 夫,心有旁骛是不会学到真本领的,如同《世说新语·德行》所言:“管宁与华歆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华歆就是那种把学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