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      ★★★ 【字体: 】  
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35:18   点击数:[]    



余映潮

[教例简述]
这是卢传福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第7期)。
对《皇帝的新装》的讲析已近尾声。教师印发给学生一个古代故事:
狂人之细布
昔狂人,令绩师绩锦,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
绩师大怒,及指控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绩师。

(南朝《高僧传  (初集)》)
(注释:绩师:纺织师   加意:特别用心地织   恨:不满意,嫌)
参照注释疏通句义后,要求学生与《皇帝的新装》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篇文章在题材和主题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皇帝的新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卑劣愚蠢;《狂人之细布》表现了封建社会剥削者爱慕虚荣、贪婪愚蠢的丑态,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病状。
师:接下来我们比较两篇文章的结构。
生:情节曲折,故事完整,结构紧凑。
生:两篇文章都是以物为线索展开故事,安排结构。
生:两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相似,《皇帝的新装》中的故事,以骗开始,以骗结束:《狂人之细布》中的故事,也贯穿一个“骗”字。
师:南朝梁《高僧传》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早一千多年。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类似的故事?
生:两个类似的故事,都是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都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的、政治的现实。
师:这恰恰说明了“生活是与作的源泉”。

[评析]
这个教例美点在于引进了一篇参读资料,从教学手法讲,这叫“插入式比较阅读”,比较的角度是“求同”,比较的重点是题材、主题和结构。
比较阅读实际上是一种“小单元教学”,对于本课教学来讲,它起码有三个优点:
第一,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他们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如此相似的内容觉得十分奇妙,觉得有元限的趣味,增强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两篇文章放在一起,使学习的内容具有立体感,学生思考的联系面扩大,思索的层次增加,有助于对课文的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使学生有较为持久的心理亢奋,在反复的比较之中不断延伸着自己的注意力,保持着自己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益增加。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讲,比较阅读教学也具有它独特的意义:
比如,比较阅读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之一;
比如,比较阅读所形成的对比度、新异点,是对学生“注意”的积极强化;
比如,比较阅读教学的普遍的实施,将大面积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操作技能。
……
所以,语文的课文阅读教学之中,要多引进一些参读资料。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木兰诗》教学设计6

  • 下一篇文章:《生命,生命》教案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