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静夜》备课笔记      ★★★ 【字体: 】  
《静夜》备课笔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30:54   点击数:[]    

张敦礼

一、课文悟读

《静夜》是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小诗。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隐含了诗人当时较为复杂的思想感情。

首先,诗人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平和洁净”,的美好世界。这一描绘,既是诗人眼中的实景,更是诗人所向往的人间美好的生活。因此可以说,这一景象中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绪的流露,与《女神》诗集中的一些篇什比较起来,显得委婉、含蓄。

其次,反映了诗人更明慧的生命沉思。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天河,从而引出鲛人泣珠的神话传说。往深层次想,天上的鲛人对月流珠,不正是诗人对月深思时的心情吗?当时,正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面对现实,应该怎么办?尽管诗人没有说出,但从引用“鲛人泣珠”这一神话传说看,诗人的用意十分明显,即使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拯救祖国,就是流下的泪也要变成珍珠,来报效祖国。从这里,我们不应只想到诗人的哀伤、无奈、惆怅的情绪,更要看到这种蕴藉的情感中,包含着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心,对现实有着更深的思考。诗人后来的作品及行动,也都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诗人引用传说,写的是一个令人感叹的凄美场面,让读者从中更能体会出其情之悲、其意之切,使得这首小诗更富于感染力,诗歌形象更具体。

总之,这首诗在立意上具有美妙的艺术魅力。同时,在艺术形式上,也是匠心卓异,如诗歌表现出的音韵美。八行二节诗,节奏匀称、韵脚间隔回环,诗句错落有致;句式间隔对应,参差中又有齐整美,其宁静、典雅,很有古典诗词的风味。

二、亮点探究

1.诗的第一节描绘的实景有何特点?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

诗的第一节写的是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短短的几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把人带进一个“平和洁静”的世界。这幅晚景图,包含着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就不难理解这一点。在结构上,为第二节诗展开联想营造了氛围。

2.第一节中“漏出了几点疏星.”中的“漏”字为什么用得好?

探究学习:

辛弃疾有“七八个星天外”的佳句,此句中的“漏”字同样用得妙。从描写的实景看,天上是白云团团,说明云并未铺满天空,星星自然显露,也说明疏星只是点点,而且,“漏”字与“疏”字相呼应,更显示了星星的点缀之美妙。从诗意看,诗人将星星人格化,人间风光美丽,星星似也不甘寂寞,也要来看一看依稀夜空下的人间美景。

3.诗人为什么要提出“天河何处”的疑问?

探究学习:

联系《天上的街市》来思考,就不难理解这一疑问,美丽的天河,不仅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更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去处。于是面对眼前黑暗的现实,诗人不由感叹起来,这美好的自由世界,哪一天能到来呢?看来,“天河何处”的疑问,不仅是联想和想像的触发点,而且折射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绪。

4.你能从诗人引用“鲛人泣珠”的传说中,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

探究学习:

诗的第二节是诗人的想像,团团白云似海雾般让天宇朦胧,正是这种迷离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情感,于是想到了“鲛人泣珠”,鲛人为何会对月流珠呢?这是诗人艺手留白。我们可以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是怀恋亲人,期待着即将来到的甜美的团聚;是思恋家园,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不同的人读着会联想出不同的美好答案。

5.能将“鲛人泣珠”的传说换成传统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为什么?

探究学习:

不能换,一是与《天上的街市》中的引用重复,缺乏新鲜感;二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虽也是悲剧性的,但与“鲛人泣珠”的故事内涵有区别,不能集中反映诗人对现实的深沉的思考;三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与全诗所写的清幽、典雅的意境和韵味不大协调一致。

三、选题设计

1.从“鲛人泣珠”看郭沫若诗中神话传说的引用特点。

研究方法:

(1)搜集郭沫若诗中引用的神话传说。

(2)比较这些神话传说的内涵,进行分类。

(3)分析诗人引用的方式。

参读书目:

诗集《女神》《星空》等;

唐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郭沫若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

2.从《静夜》看《星空》中小诗的艺术特色。

研究指向:

(1)结构上的精美。

(2)诗句的匀称,音律的和谐悠扬。

(3)语言的平易、亲切。

参读书目:

诗集《星空》;

其他有关郭沫若诗歌研究类书籍。

四、备教卡片

●卡片

《静夜》在写法上有美、雅、奇三个特点

①音韵美。这首诗不长,仅8行2节,节奏匀称。第一节诗1、3行,2、4行分别押韵,韵脚间隔回环,诗句错落有致。诗的1、2行及3、4行两两对应,句式整齐,旋律基本相同,有一种齐整的美。第二节1、2、4行押韵,句式结构与第一节相反,具有一种音乐的流动荚。全诗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幻想色彩。

②环境雅。第一节诗写景。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

③想像奇。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摘自《初中创新学习·初二语文(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8月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女娲造人》教学简案

  • 下一篇文章: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静夜》备课笔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静夜》备课笔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静夜》说课教案
  • ››《静夜》教案设计
  • ››《静夜》备课笔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