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      ★★★ 【字体: 】  
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27:08   点击数:[]    

重点:

    1.体味理解“散”的材料通过“线”(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题)有机组合的方法。

    2.认真把握本文的线索。

 3.学习本文生动、风趣、口语化的语言。

难点:

    本文“人称错位”的写法和作用。

教学过程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写了几件事?(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概括)

  2.讨论哪些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

  提示:(1)妈妈坐月子;(2)熄灯前与熄灯后;(3)“学玩”;(4)爸爸的鼾声是详写。这些之所以详写,是因为最能突出表现主题。

  3.速读课文(两分钟)回答:

  (1)写的是哪一类的事?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来?请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说明。

  提示:本文写的都是家庭生活琐事。这些事的共同特点是:充满情趣。反映了“我”的

家庭生活和谐的情趣。(具体事例略。)

     (2) 由(1)可以看出,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过一个什么线索贯患起来的?(参见教材分析~文章思路)

    (3) 想一想,除了“情趣”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没有另外一条线索,这篇文章记述的事件是谁观察到的?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条线索?

     提示: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我”的亲闻亲见。所以“所闻所见”应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正是由于我的亲闻亲见,才使事件那样生动,真实可信。

     (4)“所闻所见”这条线索对于有机地组织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辑”了十多个家庭生活“镜头”这些镜头都相对独立,作者在写作时有时,有时也没有着意安排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但我们读来并无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顺畅。这除了“情趣”主线的贯串作用外,“所闻所见”这条线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每件事都是通过“我”发生的,我是第一“证人”,所以真实可售。无论讲哪一件事,都无需着意过渡。

  4.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结合课文举例,并稍加分析说明。

    提示:因为文章以一个五岁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写的,所以口语化,天真、生动、活泼、新颖是其重要特点。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当然这个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纯真无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具体事例略)

  5.文章作者是舒婷,儿子却成了第一人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教学难点:人称错位) 如果把人称改一改,让作者(文中的妈妈)做第一人称,儿子做第二人称,效果会如何?试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与改后的表达效果比较一下,看哪一个更好。(让学生改写第三段,然后进行比较)

    提示:这样安排便于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因为孩子的眼光和笔法与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和优势,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和优势,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天真、风趣。

  6.归纳总结。

  ①文章线索  ②文章主题  ③文章语言特点  ④文章人称的妙换。

  提示:让学生归纳,不再赘述。

  手段

    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朗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可将下列13件事情用糖葫芦形状的图标串起来,如图示意。

  线索:情趣

  1.       妈妈坐月子:①妈妈好胃口 ②“胎”教  ③爸爸“嫌”我是男孩儿 ④起名字。

  2.       妈妈是灯泡厂的         

  3.       背作家姓名能得大奖

  4.       爸爸的鼾声             

  5.       家中来客

  6.       妈妈的“三怕”

  7.       脑袋与板车把手

  8.       熄灯前与熄灯后      

  9.       妈妈“怕”爸爸

  10.    一个孩子和五个孩子    

  11.    唐阿姨的猫死了

  12.    “学玩”             

  长大不讨老婆了

  点评

  本文的语言特点要通过多读来体会,而多读也应是讲授本节课的主线。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紧紧扣住原文,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要从课文出发,尽量读原文,然后做点分析。这样,既能练习朗诵,又能培养学生尊重文本不空谈的好习惯。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春》有关资料:《春》及其散文创作

  • 下一篇文章:七年级语文上册《背景》教学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语文教案-驿路梨花说课教案
  • ››语文教案-《观察手》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11《葡萄沟》教学案例
  • ››语文教案-《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
  • ››语文教案-《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语文教案-《拣麦穗》第一课时课堂...
  • ››语文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
  • ››语文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 ››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 课堂实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