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第二册读《伊索寓言》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24:47 点击数:[] ![]() |
|||||
一、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写、理解并运用下列词语:屈尊下顾、恼羞成怒、卖弄风雅、衣锦还乡、相安无事、信而好古、坐井观天、高超出世、各得其所、厌恨、衰朽、阅历、发迹、思慕。2.把握文中的关键句,并理解这些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研究含蓄、隐晦句子的主旨。 二、学习重点: 1、探讨中心意思。 2、理解难句含义。 三、教学难点 目的之2。 四、补充资料: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时就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当学生时,就被人们视为老师的“顾问”,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也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曾指出当时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源流》一书的瑕疵,震动文坛。(“他记忆精博,思力敏锐,辩才无碍”。“他随时都在动脑筋,读书的时候是他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所以每读完一书,其精神实质全被吸收……最难得的是好学不倦,不论处什么环境都手不释卷……他好比一个精神世界的美食家,什么品种的美味都要尝一尝。” --郑朝宗《怀旧》) 另外参看课文后面的附录。重点强调并推荐其长篇讽刺小说《围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朗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 1.厌恨:厌恶痛恨。 2.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3.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4.信而好古:语出《论语》,意思是相信并喜好古代的典章文化。 5.思慕:思念,仰慕。 6.衰朽:衰落、衰老。 7.历程:经历的过程。 8.发迹:指人变得有钱有势。 9.衣锦还故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起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成语为 “衣锦还乡”,也说“衣锦荣归”。 10.高超出世:好极了,好得超过世人的水平。 11.卖弄风雅:向别人显示、炫耀自己的(其实并不高明的)文学素养。 12.上流社会:旧时指社会地位高的人们。 13.屈尊下顾:降低了身份来观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4.狂吠:狗狂叫。 15.星象:指天空中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古代迷信的人往往借观察星象来推测人 事的吉凶。 16.失足:行走时不小心跌倒。 17.下野:执政的人被迫下台。 18.坐并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19.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20.娇小:娇嫩,小巧。 21.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2.相安无事:相处没有矛盾、冲突和争执。 二.由题入文,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想。(第1—3段) 1.揣读1段,概括“我们”由《伊索寓言》引起的“三重安慰”。 这“三重安慰”其实是“我们”对现代文明与《伊索寓言》的态度。现代文明值得骄傲,“我们”的见解更成熟;《伊索寓言》是幼稚、浅薄的,其时代是小孩子时期。 2.揣读2、3段。 这两段文字从逻辑上看应置于第3段之后,是对“我们”感受更生动的譬说。 A.找到“我们的年长”、“比我们年轻的人”、“人类的小孩子时期”、“现代的悠久古老”与第3段中的照应关系。 B.概括“我们”对“年轻的人”对古代的态度,与第3段的感受参读(抓关键词句)。 3.初步体会这三段中一些关键词句包含的态度倾向。 三.细读故事部分,讨论:按“我们”的态度,由《伊索寓言》引出现代哪些心理和行为。(依次编序) A.比蝙蝠更狡猾、更会伪装 B、靠“吃”文学家养活自己 C、无自知者不知其丑 D、脱离实际、不顾一切,目空一切向上爬,惨败了还要找借口自欺欺人E、用“要丑大家都丑”的劣法为自己遮羞 F、扬短为长,自以为美的自怜自赏 G、利令智昏,欲利反失 H、说甜是苦,独占好处 I、道貌岸然,尸位素餐、名不副实 四.揣读结尾,进一步体会作者用意。 “我认为”的含义:现代是非混淆、狡诈、不公。 五.综合全文三个部分,概括作者的观点: A.“我们”、“我”的区别。 B.文中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感情。 C.“我们了相信现代的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的潜力。 六、结构: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总体结构、研讨。 教师明确: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读后感的一般结构为“导入——读后之感——总结”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1、2两段,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第二 部分为第3到第12段。借《伊索寓言》里九个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一纠正浅薄的见解,表达作者独到之见,是全文的主体。第三部分为最末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七.处理课后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用动物比喻什么人或人的什么行为; 2.完成精读练习。 教学重点 精读练习 教学难点 寓言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讲寓言故事入手,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引申出九则寓言故事的作用,并说明作者用下列动物比喻什么人或人的行为。 1、 蝙蝠的故事:――可鄙的自高自大!(蝙蝠是冒充同类,而人,却总要找到比同类强的理由和资本,在任何场合都想傲视别人,自高自大)比喻无德无行的文人; 2、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可笑的是非定论!(故事中是扬蚂蚁贬促织,而人世间同样的事情该赞扬谁?世间的是非已不再那么可以简单判断)比喻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 3、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可恨的无知狂吠(在狗的身上看到了如狗一般狂吠乱叫,惹不得的无自知之明的人)比喻那些不学无术、妄自尊大的人; 4、 天文家的故事:――虚荣的自欺欺人!(不甘心下台下野下面子,寻找理由聊以自慰) 5、 乌鸦的故事:――可悲的嫉妒心理(自己没有优点,也不甘心认可别人。自己得不到的好处,也千方百计让别人得不到。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对付谁,以求遮丑遮羞)比喻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 6、 牛跟蛙的故事:――可怜的自我陶醉(“Q”劲十足,不思进取)比喻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 7、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为富不仁!(越肥越富的人,越是不肯付出) 8、狐狸和葡萄的故事:――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为保所得,狡猾诉苦。一是比喻那些贪心不足的人,一是比喻那些既得利益者。 9、驴子跟狼的故事:――伪善皆是。(打着伪善的幌子干尽坏事的大有人在) 三.教师评讲精读练习。 课后启示:读书的价值在于思考! 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伊索寓言》以及寓言故事的作用的意见。未必要赞同作者文章里的观点,却应当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读书的目的不是尽信书本,而是促自我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地。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