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海滨仲夏夜》有关资料:《海滨仲夏夜》评析资料选录      ★★★ 【字体: 】  
《海滨仲夏夜》有关资料:《海滨仲夏夜》评析资料选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24:10   点击数:[]    

《海滨仲夏夜》的艺术特色归纳如下:
(一)以动映静,化静为动,动静相宜
   晚霞、繁星、明月以及灯火,本来都是静态的景物,但作者为了化静为动,用大海滚动着的浪峰来映衬,引导读者透过大海的排排波浪去看它们“闪烁”“滚动”的倒影,使人感到别有一番风味。晚霞的色彩与光亮的变化却是一种动态,作者写晚霞的妙笔正是有层次地突出了它的变化,做到在静中求动,动静相宜。

(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本文的写景或烘托气氛,或抒发自己的感受,把景、情、意三者融为一体,形象具体地阐明作者的见解和思想。

(三)联想自然,比喻精当,引人入胜
   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比喻精当。作品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动、闪烁的灯光联想到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无不给人以自然、贴切的感受。而这一切联想,又都是借助于比喻修辞格来完成的,形象生动,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仲夏的海滨之夜,观海赏月,怡然自得,引人入胜。

                                      (宗子寅《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

   《海滨仲夏夜》写景虽然有不少成功的方面,但在语言上也有失之粗疏的地方。明显的毛病出在课文的后半部分,如写海风,三处都是用“凉爽”来形容,写月亮,两处都是用“皎洁”来描写,写到“心情”“笑声”,多次使用“愉快”“欢乐”这些抽象的字眼,写沙滩,反复用“柔软”“细软”“软绵绵”这些类似词语。形容词不是不可以用,但过多地甚至单单地依靠它们,是无法将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因为形容词只能表现一般,完全靠它来描写景物便会显得苍白无力,只能表现出景物大致面貌罢了。
                                      (刘彬荣《漫谈〈海滨仲夏夜〉的写景》)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23 散步

  • 下一篇文章: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下)(网友来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海滨仲夏夜》有关资料:《海滨仲夏夜》评析资料选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海滨仲夏夜》有关资料:《海滨仲夏夜》评析资料选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海滨仲夏夜》说课稿
  • ››《海滨仲夏夜》教案设计
  • ››《海滨仲夏夜》练习
  • ››《海滨仲夏夜》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 ››《海滨仲夏夜》有关资料:《〈海滨...
  • ››《海滨仲夏夜》课文说明
  • ››《海滨仲夏夜》有关资料:《海滨仲...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