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端午日》教学设计2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22:46 点击数:[] ![]() |
|||||
教学目的: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精彩的场面描写。 详写和略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顿,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一下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节日气氛和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 。 (1—2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三、本文比较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味,标示疑点,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边读边讨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交流。
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竞赛,为什么还要写以前练习的事?” (1) 讨论侧面烘托的作用。 (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3处) 3、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中“种种情形”不描述出来为切入点找出略写的句子。 (1) 讨论详写和略写的处理。 (2) 从文中再找类似的句子。 (3) 在此完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具体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点。 五、谈感受最深的场面 (一)人山人海的场地写得好。 (1)三个“莫不”的句子 (2)从文中找其它写人多的句子。 (二)重点赏析“赛龙舟”场面。 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 1、动词的运用。学生谈动词对表现场面的作用,(课件显示动词) (1)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动作。(课件显示不同竞赛人) (2)、指导阅读带动词的句子,读出力度、读出气氛,纠正声音高低、短促,把动作突出出来。(生齐读) 2、拓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办做?有何感受? (2)、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 (师生明确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3、精彩段落背诵 (1) 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课件显示关键词) (2) 根椐课件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 六、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壮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受到了有益的人年启示。中国还有很多民俗,比如:-----、----、----、----、等(让学生举例),在每一个民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