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 【字体: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06:14   点击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有关冬雪的录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1.看录相,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漫天的飞雪,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无限的喜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呢?
                      学生甲: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作者峻青的有关资料。峻青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困难。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呀!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秋色赋》中。
                    二、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组词。
                     3.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
                    三、交流自学效果。
                     1.掌握字音。出示幻灯片投影,指名带读。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茸:本音读“róng”,在“毛茸茸”中读“rōng”。指又短又密又软的毛发。
                       甸:本音读“diàn”。在“沉甸甸”中读“diān”。
                       骤然:突然,忽然。
                       凛冽:刺骨的寒冷。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哪几个方面来写这场雪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这场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2)你能试着分段吗?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联想(6、7自然段)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你的同桌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雪后美景。
                     2.体会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雪不仅能给人带来欢乐,还能给农民们带来丰收。让我们跟随作者共同去体验一下吧!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还记得吗?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我们就用读的形式汇报。
                     1.雪前
                      (1)学生甲:雪前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化大。
                      (2)学生分别读句子、谈体会。
                       ①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
                        从“骤然”这个词体会到天气由暖变冷,变化特别突然。
                       ②空中布满了钻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铅色的阴云说明天阴得很沉,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很刺骨。呼呼地刮着。
                      (3)教师小结: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前气象的变化:阴——风——雪。
                      (4)谁愿意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呢?请学生练读后汇报读。
                     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
                        学生甲:雪中的特点是雪下得很大。
                      (3)谈重点句的体会。
                       ①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鹅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会儿就白了,也说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簌簌地”“不断”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压断”说明积雪很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积雪,就被压断了。
                      (4)教师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因此,这部分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序。
                      (5)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3.雪后:
                      (1)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后的大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景色壮丽
                      (2)大家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作出记号,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3)学生自学。
                      (4)讨论后交流。
                       ①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指用白粉打扮,用玉石砌成。用在这里,说明雪后世界变成了白色,非常壮丽。
                       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这句话作者用了比喻,把积雪的柳条比作“银条儿”,把堆满雪的松柏枝叶比作“雪球”,描写出了雪后树木的形态、十分好看。
                       ③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这里作者写出了两种色彩: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阳光和雪花互相辉映所产生的瑰丽色彩。
                      (5)教师小结:作者即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那么,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欢乐。孩子在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欢乐。)
                     4.看到场大雪,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瑞雪兆丰年”。)
                     5.什么是“瑞雪兆丰年”?这么说有根据吗?请同学们把有关的语句划在书中,再作交流。
                     6.学生汇报。
                       学生甲:“瑞雪兆丰年”指的是这场雪下得正是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学生乙: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的生长。
                       学生丙:农民们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积雪可以保护麦苗安全过冬。
                     7.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表达出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
                    
                    学生乙:表现了作者的满腹喜悦。因为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连年的自然灾害使人们企盼着丰收。看到这场瑞雪,人们必然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所以人们的心情万分激动、欣喜。作者正表达了这种情感。
                     8.带着这样的情感,把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作者无比喜爱这场瑞雪,把这种感情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了出来。)
                     2.你认为文章的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儿?
                     3.围绕重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有序:按时间的顺序,按下雪的过程写。
                      (2)有物:从写景到写人,再联想到来年的粮食丰收。
                      (3)有情:为雪景而欢乐,为来年的丰收而喜悦。
                    四、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看录相资料,再次领略雪的美丽壮观。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3.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在《采蜜集》本上。
                    五、作业
                     1.读课文。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附:板书设计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语文教案-牛郎织女(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八》教...
  • ››六年级语文下册《延安,我把你追寻...
  • ››六年级语文上册《向命运挑战》教学...
  • ››语文教案-《长征》
  •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第一...
  • ››六年级语文下册《世纪宝鼎》教学设...
  • ››六年级语文下册《向往奥运》教学设...
  •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墨梅 竹石 石...
  • ››黄果树瀑布
  • ››六年级语文下册《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 ››六年级语文上册《冬阳·童年·骆驼...
  •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八》教...
  • ››六年级语文下册《延安,我把你追寻...
  • ››六年级语文上册《向命运挑战》教学...
  • ››六年级语文下册《世纪宝鼎》教学设...
  • ››六年级语文下册《向往奥运》教学设...
  • ››六年级语文下册《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 ››六年级语文上册《学弈》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启蒙》教学...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